首页 > 历史 > 40年后的中国会怎样?晚清医生写下预言,鲁迅却斥其“胡说八道”

40年后的中国会怎样?晚清医生写下预言,鲁迅却斥其“胡说八道”

引言

谶语,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预言方式。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每次经历社会变革和朝代更替之际,总会出现它的身影。谶语的表述形式很多,有诗谶、谜谶、戏谶等等。

古往今来,从秦始皇深信不疑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祖龙死而地分”等谶语,再到董卓在长安大街上所听到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童谣,这些谶语在当时的政治态势中,或多或少都有所验证。它们的统一特征是短小精悍且朗朗上口,然而在晚清时候,也有一个带有预言性质的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长的谶语了。

▲陆士谔《新中国》封面

01

公元1910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统治末期。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们都知道,晚清末年,正是西方列强剥削中国最严重的的时期。原本富庶繁荣的中国,被这些侵略者如狼似虎地一顿搜刮,使得中国经济衰退,百姓辛苦劳作,却所得无几。即便这有限的钱财粮食,也要拿出一大半上交给清政府。

▲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签署《南京条约》画像

而当时的社会局势也是动荡不安——各地军阀四起,狼烟遍地,搞得民不聊生。经历过西方列强的搜刮后,再加上军阀的剥削,清政府又丝毫不作为,老百姓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只能默默忍受,当真是苦不堪言。

这段内忧外患的时间里,中国陷入了一个贫穷且羞辱的窘境,面对列强铁蹄的践踏,忍耐者有,愤怒者有,无数有志之士看不惯清政府的无能与懦弱,纷纷为救国大业积极奔走。

▲晚清末年穷人照片

02

此时,在这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下,一本名为《新中国》的书横空出世。它的出现,仿佛是一座灯塔,瞬间照亮了被腐朽之气围绕的中国,为无数革命战士点明了前进方向。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其实,《新中国》这本书描绘的是40年后的中国,而且还是本“穿越”小说。书里的时间划到了1951年,主人公名为陆云翔,他在1910年的一个晚上醉酒酣睡了一夜后,第二天早晨忽然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

陆云翔宿醉未消,再加上周围吵闹,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结果他翻看日历后,发现现在居然是1951年的正月初一。这事情过于离奇,陆云翔决定出门一探究竟,此时他的好友李友琴也正好来邀请他一同外出游玩。

▲陆士谔《新中国》旧照

走在大街上的陆云翔越看越新鲜,街上车水马龙,高楼鳞次栉比,百姓们安居乐业,洋人不再有特权,反而是中国人管理着上海,洋人与中国人相处得十分和睦,中国的汉语还成为了世界通用的语言,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所在的时代大相径庭。

此时,我国综合实力惊人,光是军力已位居世界第一,有20多个国家发起了弭兵会(古时会盟),推荐中国皇帝为会长。这会的中国不仅经济上繁荣、军力上过硬,生活上更是方便快捷。人们的出行工具变成了隧道、地铁,电车等等交通工具,整个上海宛若乌托邦,美好得宛如世外桃源。

03

这本书的作者其实是一名晚清医生,陆士谔。他写的小说五花八门:有鬼怪谈论、神话故事、武侠小说,更有对四大名著的续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具有奇思妙想的人。作为一名医生,陆士谔擅长写作撰稿,更擅长治病救人,有"上海十大名医"之称。在《新中国》的最后,陆士谔感叹道:"这真是盛世啊,文明发展到这般地步,在想进化。怕也是不能够了。"可见他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一个很有爱国壮志的人。

▲鲁迅画像

然而当陆士谔写出《新中国》这本书,便引发了很多舆论,鲁迅称他"胡说八道",世上哪来的穿越?只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是1910年的晚清,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惨淡,百姓的生活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大家对“穿越”这个概念更是闻所未闻,因此人们不相信,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结语

现如今的中国,绝对已经达到了陆士谔书中所写的盛况。即使是他书中所写的1951年,上海也的确已经收回租借。陆士谔写出《新中国》的初衷,或许也不是想要预言什么,而是在当时的黑暗环境下,一名中国人对祖国的美好希翼罢了。

参考资料:

《史记》

《新中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50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