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早起是什么时候?上一次聆听清晨大自然的声音又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的答案是最近,希望本文可以与你产生共鸣。
如果你的答案是很久很久以前,甚至从未有过,那可就有点遗憾了。希望我的体验,可以激发你去关注一些生命中被忽略了的东西。
一次早起的体验,让我再次意外地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各种声音,感受到了许多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美好。
一、清晨的自然之声
早起的人就会知道,清晨时分,世界总是格外地清新,此时大自然的声音也往往是最丰富而纯粹的。
即便你不留意,你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越早,声音往往越纯粹。
这大概就正如诗人王籍所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5点左右的时候,听到的多为鸟叫声,不同的鸟的叫声也各具特色。
有的鸟儿叫声柔媚婉转,有的鸟儿叫声清脆嘹亮,有的鸟儿叫声欢腾跳跃,如同一个个曼妙的女子在展示着她们美妙的的歌声,说是清晨音乐会绝不为过。
渐渐地,我开始听见阵阵犬吠声。狗儿们大概是被鸟儿动听的歌声唤醒了,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这清晨音乐会中。虽然犬吠声是粗狂,但在这宁静的清晨伴随着悦耳的鸟叫声而起,却也毫不违和。
奇怪的是,我未曾听过鸡鸣声,生活在城市里的鸡,难不成已经失去了这项本能?
在聆听着大自然这动听的音乐会时,我的内心突然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
鸟儿们仿佛把我带入了另一个纯粹的世界里,仰头可见澄澈的蓝天,低头可见柔软翠绿的青草,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虽身处城市,却又不像曾经那个城市。那一刻我开始明白,自然的美是如此简单而纯粹,可我却忽略已久。
二、人类之声埋没了自然之声?
随着天空慢慢泛白,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出现,大自然的声音不再纯粹,夹杂着许多人类和工业社会的声音。
这其中,有机器运作的“轰轰”声,有人推拉窗户的“嘶嘶”声,有小孩清脆的咳嗽声,人走动时拖鞋与地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有人早起外出关门的“砰砰”声,清洁工清扫街道时扫把擦过地面的“沙沙”声。公路边车子的发动声,轮子碾压过地面轧过沙子的摩擦声,车子鸣喇叭发出的“哔哔”的声音。
随着越来越多的声音的出现,大自然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弱到我几乎快要听不见了。
我以为,是人类社会制造的杂音吓走了大自然的小精灵们,让他们停止了歌唱。正有些惆怅时,突然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当我再次仔细聆听时,我发现鸟叫声并没有消失。鸟儿们依然在欢腾地歌唱着,只是这歌唱声,夹杂在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声响里。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嘈杂的声音里时,往往便忽略了自然之声,甚至可以说,这自然之声似乎也成为了嘈杂声音里的一部分。
我们在生活中也未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的生活重心放在社会运作的事宜上,当我们一心沦陷于物质世界的纷繁,往往便不再有心思去关注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三、自然之声,往往蕴含着大智慧
电视剧《李耳传奇》中,孔子曾在心存困惑时,专门前去拜访老子,意欲寻求宽心之道。老子没有跟他说太多,只是邀请他在家中短住一段时间,这期间,老子带着他四处游览自然风光。
两人来到黄河前,听着黄河水的滔滔声,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叹,感叹人生苦短,碌碌无为。
老子却告诉他,“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意思就是,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的,顺应自然就不会迷失本性,常想着功名利禄的话,心中就会焦虑烦恼。
两位圣人的这场对话,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离开大自然,这一切却根本不会发生。
老子《道德经》虽只有5000言,却蕴含着跨越古今国界的至上智慧,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品读他的这本巨作,我们就会发现,老子思想的核心,正是讲究自然之道,正如他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中,往往孕育着哲理和智慧。
聆听自然之声,有时亦如聆听智者之言。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慢下来,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才不会错过自然的美好。
拥抱幸福,从早起聆听自然之声开始。从明天起,一起做个早起的人吧,一起多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一起感知大自然的哲理智慧,或许,你会收获更通透而快乐的人生!
我是一直在路上的不群君,爱生活爱思考,欢迎关注我一起多多交流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