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国际乒联公布了一则消息:马龙、瓦尔德内尔、波尔、许昕、张继科被评为21世纪男乒最强梦之队。由于中国球迷并没有参与网络投票,故不少人认为上世纪的乒坛风云人物瓦尔德内尔当选本世纪梦之队稍有些勉强。
倘若评选20世纪男乒5人梦之队,您认为应该是谁?中国健儿会占据其中几个席位?
小编以为获取这份殊荣,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两届以上世乒赛男团冠军的领军人物,之所以只提世乒赛,是因为上世纪奥运会没有团体赛;2、曾两次以上获得世乒赛或奥运会男单冠军,因为国际乒联荣誉墙上只有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单打冠军的照片,而世界杯不算最顶级赛事;3、该球员对乒乓球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推广,或对维持本国的霸主地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二战前世乒赛主要只是在欧洲范围转圈,1947年恢复举办后,因日本队、中国队的陆续加盟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锦标赛”,所以20世纪乒坛梦之队评选应该从50年代开始计算。
一、庄则栋
庄则栋,1961年北京第26届世乒赛、1963年布拉格第27届世乒赛、1965年卢布尔雅那第28届世乒赛、1971年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四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核心主力。——所谓“核心主力”,就是半决赛、决赛等重要场次每场必上,而不是跟着“打酱油”坐冷板凳。
1961年、1963年、1965年世乒赛男单三连冠。
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期间,庄则栋邂逅美国选手科恩,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改变了世界格局;从那时候开始,乒乓球才正式成为中国的“国球”。
二、荻村伊智郎
荻村,1954年温布顿第21届世乒赛、1955年荷兰乌得勒支第22届世乒赛、1956年东京第23届世乒赛、1957年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乒赛、1959年多特蒙德第25届世乒赛,男团五连冠核心主力。
1954年、1956年,两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以荻村为代表的日式直拍进攻型打法的崛起,乒坛开始进入了欧亚对峙的局面,世锦赛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欧锦赛”。
三、瓦尔德内尔
瓦尔德内尔,1989多特蒙德世乒赛、1991千叶世乒赛、1993哥德堡世乒赛、2000吉隆坡世乒赛,四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核心主力。
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三次收获顶级赛事的男单冠军 。1990年还获得世界杯冠军。世界乒坛首位“大满贯”球员。
从1983年世乒赛开始,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瑞典男乒与中国队对抗了20余年。
四、江嘉良
江嘉良,1983年东京第37届世乒赛、1985年哥德堡第38届世乒赛、1987年新德里第39届世乒赛,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核心主力。
1985年、1987年两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另外获得过1984年世界杯冠军。
江嘉良超乎同时代队友的“快、狠、准”,使他成为中国传统直拍快攻型打法的集大成者(许绍发语)。据不完全统计,江嘉良在世乒赛团体赛中的得分超过了前辈庄则栋,列国乒第一。因1993年开始世乒赛男团赛制由9盘改为5盘,这一纪录已经不可能被打破。
——比江嘉良稍早些的郭跃华,也获得过两届世乒赛(1981、1983)男单冠军,还获得两届世界杯(1980、1982)冠军。但在团体赛中的贡献不及江嘉良,后期基本上是在打酱油。
五、孔令辉和刘国梁(并列)
孔令辉获得1995年天津世乒赛男单冠军,1995年尼姆世界杯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刘国梁获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1996年尼姆世界杯冠军,1999年荷兰世乒赛冠军。二人亦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大满贯”。
孔令辉获得过四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5年是非核心主力(决赛没上场),1997年曼彻斯特、2001年大阪是核心主力,2004年多哈基本坐板凳。刘国梁获得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5年非核心主力(半决赛、决赛均未上场),1997年是核心主力与孔令辉轮流打一单,2001年只在小组赛时打了一场比赛。
国乒二次创业重回巅峰,年轻的刘国梁、孔令辉作为蔡振华的爱将,立下赫赫战功。所以从1995年至2001年,史称乒坛“双子星”时代。
运营人员:渔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