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以来,饱受疫情摧残的中国汽车市场终于全面复工,许多车企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期望二季度把丢掉的时间找回来;国家相关部委也多方面出手刺激市场复苏,期望未来汽车市场将复苏的步伐向前再迈一步,实现快好发展。
4月2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以期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加速汽车市场回暖的同时维护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
根据《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换电车型不在限制范围;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福利从价格方面进行限制,在历来的补贴政策中尚属首次。
“高端”电动车还走的通吗?
新能源汽车产品补贴有了“30万元”的价格上限,对正在发展或筹建高端新能源品牌的自主企业和国际品牌形成不小的冲击。
目前,随着消费者观念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市场技术和营销模式不断完善。包括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在内的多家自主企业新能源高端品牌已经开花结果,如几何汽车、ARCFOX。
无巧不成书的是,前几天,ARCFOX旗下首款量产SUV的起订价正好是28万元,已经接近临界点。“30万元价格上限”对一款未来或许主要售卖服务的高端新能源产品来说,尴尬至极。
此外,据有关消息称,东风雷诺解体后,原有的高层管理者已经进入东风汽车体系内正在筹建高端新能源品牌。一腔热情的“创业者们”被“30万元价格上限”的标准浇了一盆冷水,手足无措。
相对于自主品牌的尴尬至极和手足无措,国际品牌的合资产品用“坐蜡”来描述,可能更为贴切。
不管是大众的ID.系列车型、奔驰EQ体系产品、或者宝马新能源,都已经发布了将在国内生产的计划,有些产品甚至已经开始国产化,但这些品牌产品的价格无一例外地高出30万元不知凡几。倘若这些合资品牌希望能够品尝“补贴”这块大蛋糕的滋味,降价是唯一的出路。
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品牌、产品多样复杂化的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30万价格上限”的提出,将会很大程度上对复杂多样化的品牌及产品结构进行有效地规范。因此,该项要求被某些业内人士称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点睛之笔”。
一方面,设置“30万价格上限”可以避免某些末端企业靠虚高价格“骗补”苟延残喘,强占市场资源;另一方面,30万价格的基准线可以让当下的自主品牌产品优势更加明显,因为当下的中低端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补贴前售价基本维持在30万元以下。
特斯拉与新补贴政策逆行
唯一存在争议的则是特斯拉,有许多企业高管、媒体则认为此项内容是为了扶持特斯拉,给其“送钱”。其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明确表示:“设计30万的门槛,基本上是精准的助攻特斯拉来打残国内的纯电动品牌。”
但令人意外的是,特斯拉为了“自证清白”于4月24日上午官宣:旗下国产Model 3标准版上涨4500元至30.355万元;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上涨5000元至34.405万元。至此,特斯拉似乎忘却了当时进入国产序列前“产品价格下探至20多万”的豪言壮语,用近乎“强势”的声音告诉其它竞争者们,“我不稀罕”。
水滴汽车APP认为,四部委发布《通知》,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背后是希望多数资源向自主新能源品牌倾斜;使其能够在未来合资品牌产品“降价”的冲击中迅速站稳脚跟。毕竟高端品牌如何不甘,“补贴”的诱惑是难以抵抗的,“价格战”或早或晚都会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对补贴车型的数量原则上限制为200万辆,所以不管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想要分食这块蛋糕,最终会出现手快有、手慢无的现象,这也将加剧“价格战”提前到来。
文/李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