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月姐讲育儿】学习管理孩子

【月姐讲育儿】学习管理孩子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句话(打开PPT 5):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管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管理,让孩子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孩子呢?



以目标为指引

首先是以目标为指引,在目标指引的大前提下,我们说:管理的目标要明确。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呢?下面是我们总结出来的,目标明确的好处:

1)目标的确立可以为个人的行动指引方向;我们人是方向性的动物,是按照目标行事的,即使是孩子们现在的中高考,也是在目标的范畴。

2)目标的确立可以为学习提供评价的标准。通过目标可以检视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是不是盲目的乐观或盲目悲观等等;

3)目标的确立可以激励学习斗志,为奋斗提供持久的动力。


下面,我们来看课题组的一项调查:

26.4%的北大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对考取类似于北京大学的高校有很强烈的预期;33.3%的北大学生在初中阶段立志考取北大;到初中毕业时,这个比例上升至47.1%;到高中阶段,这个比例上升至58.5%;到高考前,这个比例大约73%。,由此可见,明确的目标树立,是北大学生考入北大的重要原因。


制定什么样的目标

我们知道了目标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协助孩子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标都有哪些?

我们说,目标根据功能性与所辖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的是:

1)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要相结合,要在远期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若干短期内可实现的目标,既有年度目标,又要有月、周短期目标;

2)在明确整体目标的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这样既可以尽可能的实现远期目标,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获得自信、一步步走向成功。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什么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在制定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的要点。



首先,长期目标要远大。长期目标是“愿景”或“远景”,是希望未来达到的景象。对中小学生而言,长远目标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家庭教育中的长远目标是指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接着来看,中期目标。跳一跳,够得着,这个就是,我们对孩子们在制定中期目标的建议。目标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否则孩子好不到目标,就容易产生灰心,容易自暴自弃;当然,目标太低了也不行,失去了目标的意义,浪费了孩子的聪明的天赋,甚至让孩子会逃避责任,进步缓慢;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才能够最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


最后,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要细致可行。有了远期和中期目标的指引,具体的目标实现该怎么办,要落实到短期行动目标上来。短期目标因为要马上付诸行动,所以不仅要具体,而且必须细致。在短期目标实现过程中,家长主要做的事激励和监督。



目标确立和实施原则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孩子的目标该如何制定?

首先,要共同制订。这里有两个原则:

1)目标应该是征得孩子同意的,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认可的;

2)家长单方面确定的目标仅仅是家长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孩子的目标。共同确定目标,就是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目标,孩子的成就感来自自己目标实现。


其次,是目标的监督实施。目标确立后,尽量让孩子沿着目标轨道前进。家长只需要监督作用、引导作用,而不是替代孩子做决策。


第三,想办法让孩子自己知道努力。在目标制定问题上,家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孩子自己制定目标,想办法让孩子自己知道努力。告诉孩子,这个目标是他自己的目标,父母只能支持,而行动的主体是孩子自己。


第四,提供相应激励。当孩子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以奖励,比如口头表扬、赞赏、做一桌好菜。注意:这种奖励必须发生在目标完成之后,而不是将要完成甚至刚刚开始的时候,不然就完全失去意义。


第五,理解并支持孩子所追求的目标。当孩子有自己的、并且是积极向上理想和追求,家长应该理解并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理解和支持往往做到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家长在物质、金钱和时间上的投入,需要家长的耐心,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承担风险。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家长,可以无愧于自己和孩子。


第六,不要“逼子成龙”。法国诗人海涅说过: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给孩子确立的目标往往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压之下,内心焦虑,结果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极端的情况下,高期望不仅会毁了孩子,也会毁了家庭。所以,我们说:可以望子成龙,但不要逼子成龙。



以信任为基础

讲完了目标,下面来谈信任,我们说有了目标的指引,那么,管理孩子是以什么为基础呢?没错,以信任为基础。

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信任是成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子女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信任,父母的信任意味着理解、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相信孩子的能力。问卷调查显示:考入北大的学生有0.5%的成绩处于全年级下游,3.4%处于全年级中有,11.2%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成绩一般。

其次,相信孩子的努力。“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因为你努力了!”

第三,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选择。问卷调查显示北大学生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有了决定去做就好了,我们永远支持你;你自己做决定吧,我们尊重你的决定;我们尊重你的意见。……

第四,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的空间,尤其是精神上的空间。一旦被入侵,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忧虑戒备。85.6%的北大学生家长认为在“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评价上,认为自己可以打80分以上,只有2.0%的家长打了不及格。家长偷看日记和短信、偷听电话的行为,其实是对孩子关心不够、缺乏信任的表现,容易造成孩子的不满,产生沟通障碍。

第五,不施加太大的压力。

第六,对孩子充满希望。“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别气馁,相信你下次能考好。”

最后,让孩子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孩子犯错误时,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信任,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这种信任不仅能使孩子幡然醒悟、改正缺点或错误,还能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和监督。

家长在给孩子充分信任的时候,还应当注意:

1)不轻易失去耐心和信任;

2)信任而不放任;

3)父母必须值得信任:这里的信任包含:(1)父母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样。(2)父母要了解孩子。(3)父亲和母亲之间的配合要一致。(4)父母要学会“严”与“慈”并施。



以赏识为激励手段

下面,我们来探讨在孩子管理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激励手段:赏识。

赏识、认可和赞美往往能够发挥意向不到的作用。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赏识和认可,即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使孩子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关于,赏识教育,有一个人大家一定知道:周宏。知不知道?对了,他是在国内提倡赏识教育,声音比较大的一个,那周宏到底是怎么将赏识教育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大家想不想听?(调动全场的气氛)。好,下面,我给大家将周宏与女儿婷婷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北大学生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看法,北大家长认为: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欣赏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


那么,如何让孩子被“夸”而“不垮”呢?

首先,是及时赏识要得法。主要体现在:1)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2)为了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要坚持持续及时表扬和鼓励;3) 父母要不断变换表扬的形式。

其次,赏识孩子要有针对性。1)表扬针对的是孩子所完成的某种具体行为本身,而不是泛泛而谈孩子的一般品行。2)表扬针对的是孩子行为的结果;3)夸奖不等于简单的给孩子带高帽子。

再次,赏识孩子要适度。1)不能过度使用赏识;2)赏识要有原则和标准;3)不能让赏识变为“亲自贿赂”。


以责罚为控制手段


通过对北大学生家庭的责罚调查报告显示:北大家长的责罚方式主要有三种:批评、行为惩处、责打。有三分之一的北大家长都不同程度上在管教孩子方面,才有了责罚的方式,并且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好孩子是打出来”


但,与此同时,北大的家长还给了我们众多的建议,我们总结了一下,分别是:1)能不打,则不打;2)告诉孩子为什么被责罚——知情原则3)责罚要适可而止——适度原则;4)别拿孩子撒气——非情绪化原则;4)不给孩子贴标签——非标签化原则;5)责罚要及时——即时性原则;5)光靠责罚是不行的——配套性原则;6)我是个合格的家长吗?——反省性原则。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尤其是责罚的时候,要跟随这个原则,来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不要打的太狠,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家庭关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32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