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国院士称: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国院士称: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这几年教科书对选用的文章越来越严苛,新教材进行了大换血,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还是鲁迅的批判文章,又或者是张衡的地动仪都进行了删减。或许这背后有着广大群众不知道的深刻原因,但是张衡的地动仪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

就现在而言,中国留给国际上的最大印象便是科技不够发达,但是中国古代却是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之一,不论是东汉的造纸术,还是宋朝的活字印刷术,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多国家无法企及的高度。当然,除此之外,东汉的张衡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作为中国地震测试的早期工具,地动仪在古代也被称作候风地动仪。发明的时间在公园132年,当时的张衡官场失意,14年未得升迁,一直担任太史令。或许是行政事务比较清闲,他才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用来捣鼓这些科学研究。

其实关于地动仪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仅见于《后汉书·张衡传》,或许这就是编者将地动仪从教材中删去的最大理由,就像某位中科院院士说的一样“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准确”。但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十分详细,精确的数据、细致地描绘使得地动仪能得到基本的形象复原。

首先,地动仪有八尺高,换算成今天习惯用的长度单位,大概在1.8-1.9米。从远处看,还是蛮高的,据记载,就像一个比较大的酒壿。其次,在地动仪的表面,有很多雕刻出来的篆形文字,和花鸟画,十分精致。不仅如此,地动仪的结构也十分精巧。一旦地震发生,中间的都柱便会触动机关,发出声响,进而起到提醒的作用。

地动仪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其实原理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地震发生触动地动仪内部机关外面的8道机关便发出声响。他做得非常精致,外面的8道机关对应的是8条龙,而每一个龙的嘴里面都有一颗铜丸,一旦地震发生这颗铜丸就下落,触动下面8条张着嘴的蟾蜍。8条龙的方向也很简单,不过就是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针对发生地震的方位不同,每一条龙的动作也就不同。

很多的科技发明,只有在现实中得到运用才能凸显价值。据记载,当时的地动仪在洛阳,但是朝西方向的那条龙吐出了铜丸,张衡预测西边应该有地震发生,而过了几日之后,确实证明甘肃方向发生了大地震,需要朝廷的救援,而这一消息也将张衡以及他的地动仪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

张衡的地动仪原貌,现在已然不能见到,但是从事地震研究的专家冯锐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重新复原张衡的地动仪,他们翻阅大量的古籍,最终在2009年的时候做出了初步的复原模型,并且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展出。中国古代的科学家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科技更进一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938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