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网上看到一句文案:
有人说,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这里风声传得很快,你的身份瞒不了多久。
有点扎心吧。记得刚进体制时,身边总有前辈说:世界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了,奋斗吧。
可是,好像不曾拥有过世界,“年轻”就不再属于我们了。
最近回忆太多,模糊的,深刻的,像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还依稀看得到,却抓不着了。
1
清明下雨,老家修路,我们没能回家祭拜。
直到上周,我们才回了趟老家,上完坟,在一间久违的小屋聚了聚。
公路旁的小屋,是我和爸妈借住过几年的小商店,大概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到整个初中时代,都是在这个小商店和学校的往复之间度过的。
关于小屋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只记得妈妈在那里烫伤过脚,摔断过胳膊,爸爸在那打过牌,骑过70摩托上班,我在那里等过一起走路上学的同学,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担惊受怕过小屋会从坡上滑下去。
小屋是舅舅的房产,我们从那里搬走后,先后又住进了人,然后人来人往,岁月更迭,最后小屋被遗弃了,多年失修,变得破败不堪。
去年,舅舅将小屋重新装修了下,小屋又恢复了生机。毕竟,它承载着两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现在,小屋家具、炊具,样样齐全,整洁,干净。平时没有人住,但偶尔回老家时,可以在那里小憩,做做饭吃。
那天,小屋又变得热闹了,生活的气息渐渐升腾。爸爸、舅舅与家乡的老者开怀畅饮,说着过去的故事。故事里的酒没变,酒里的故事仍在继续。
回老家的次数少,但每回一次,总是会真切的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逝去的人长眠于山野,静默无声,唯一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只剩下一些深深浅浅的记忆,留守的长辈仍辛劳的躬耕于田间,双鬓花白,日渐佝偻,看那满地跑的陌生孩童,便知道,一拨人的新生总是伴随着另一群人的衰老。
相较于父辈,我们好像较少去感怀过去。是谁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回忆过去,就说明他开始老了。
不无道理,人到中年的我们,被层层叠叠的生活推搡着,裹挟着,钝化着,不安着,现实着。回忆,是奢侈,是矫情,是伤怀,是词不达意,是言不由衷。
时间从未长大,它始终都像个调皮的孩子喜欢把堆好的积木一推而散,好在记忆这东西能让废墟重生,只是它喜欢变成一句诗,一首歌……就像罗大佑所唱的:“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间滚滚向前,我们亦步亦趋,许多事,也只能在回忆中才成为了意义。
2
那天,在QQ空间里找个素材,看见自己十多年前写的日志,特别是写和前夫哥爱情的,会心的笑了,那些文字里的小心思,现在看得透透的,一个自卑的少女为了爱拼尽全力的慌张模样多么可爱。
虽然我们的婚姻失败了,但这些文字倒没有给我”打脸“的感觉,因为那时,是真的爱啊。
至于缘由,依稀记得是因为前夫哥的前任在自己空间里写了关于他们爱情的一段文字,然后我明明白白的给予一种回应,洋洋洒洒一大篇,像泼墨后的大肆渲染,分明是一个现任在对前任宣誓主权,是嫉妒和自卑的心在作祟,要不然不会”晒“得那么用力了。
现在看来多少有些矫情,但它太真实了,一个对爱情并不够笃定,却又那么相信爱情的模样,有点让人心疼,也有点让人嫉妒。
事过境迁,多少人还有”晒“的心情呢?更多的是坠入生活的庸常,趋于对现实的妥协。年少时的爱慕,总是声势浩大,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人到中年,知道如何疲倦,如何战斗,如何麻木,如何清醒,如何伪装,或许,一切都不那么真实,所以也就没有了”晒“得必要。
历经世事沧桑,爱如故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都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外人道了。
人真正的成熟,是去正视爱的必然流逝。浓烈的爱情,就像过敏,是季节性的,也是有时效性的,只是漫长的一生,不像四季可以轮回,一旦过了那个时期,也就永远的过了。
中年的路已经越走越窄,人心也越来越钝,人生的可能越来越少,爱不爱的,或许大家都不在乎了。
因为你会发现,没有爱情,甚至没有婚姻,是死不了人的。
只是,当世间所有的如火如荼,最终都风烟俱净后,唯有爱,才是永恒的,那是灵魂的最终归宿。爱,终究是个好东西,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
有人说,离婚了,你对前半生有恨吗?说真的,真没有。张爱玲说过: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我的爱情观,一直就是这16个字。
每一次的选择,是基于自己本身的需要。每一次的付出,是源于自己的心甘情愿的给予,每一次的放弃,也是自己尽力后的放手。
每一程的爱里,都是因为我们本身的需要、满足、愉悦和成长。而非是用牺牲、讨好、补偿和迎合去做的交换,我的感受和需要,是我的责任。离婚于我,最大的成长是已然放弃改变别人的念头。他人的观念下面,是他的人生冰山,埋怨改变不了,指责改变不了,恨也改变不了。
聚散离合,不过是人生常态。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都有各自的自由。毕竟我们来尘世,想要的是幸福。能相携时便相携,不能共谋幸福时便离开。
人生的际遇,我总相信有着命运不可逆的布局,在想爱的时节中,遇见谁,都有其随机性,在能爱的年纪里,爱上谁,也都有其局限性。千千万万的人,不可能去遇见与了解千千万万的人,甚至到了该结婚的年龄,遇见谁,那就是谁了。
所以,感情里的对错,并不是黑与白那么分明。命运有命运的随机,各人有各人的局限,爱要谈的不是高尚与否,不过是选择你想承担的,然后承担你所选择的。
如果你是一个成长型的思维,你会相信,每一个来到你的生命中,都有其特别的意义,有人让你感受到爱,有人让你学会去爱,有人让你看到自己人格中的各种限制和局限,有人是让你看到希望和扩展你的视野。
他们会在合适的阶段出现在你生命中,也会在合适的时间退出你的世界,当他离开了,他对你在那个阶段的意义也就完成了。
正如刘若英所唱的:“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千山万水的相遇,千千万万人的相遇,爱,确实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3
金庸先生说:你瞧那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有时候觉得,文字是迫不得已的安慰,因为没有选择,命运如大风,聚散并不由我们自己决定。
只是,我们都不想浪费来到地球的这张入场券,就像北野武说的:“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保持寻找答案的勇气和热情,用心去体验,去爱,去行动,去尝试,去探索自己和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