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积累了一定先发优势,产销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消费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世界知名手机厂商生产镍镉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设计、研发、生产,创业25年,董事长兼总裁、中南大学1983级校友王传福带领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
从最年轻处级干部到"中国第一"电池制造商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户普通农家。1983年,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开始与电池结缘。1987年本科毕业后,他前往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继续深造,后留院工作,不久便被提拨为研究院的副主任,成了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年轻人毕竟是不安现状的。"上世纪9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相关政策影响,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青年人放弃体制内工作,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带来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王传福也不例外。
1995年前后,移动电话市场刚刚兴起,一部"大哥大"动辄上万元,一块充电电池则可卖到数百元。国际二次充电电池市场需求的扩大,给中国电池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年仅29岁的王传福选择辞职下海,在深圳创立了比亚迪。他借债250万元,租了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带着20多名员工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
短短7年时间,凭借着自主的核心技术,公司很快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2年7月,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向汽车行业进军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斥资2.7亿元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进军汽车行业,王传福这个决定遭到了不少股东的反对。
彼时,比亚迪在手机电池和手机等IT代工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发展势头非常好。造汽车,而且还是造"不入流"的电动汽车,这太冒险了。消息公布后的那段时间,比亚迪股价最大跌幅达到了50%,几天之内,公司市值蒸发掉30多亿。但王传福却仍然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
"我们觉得电动车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电动车的瓶颈技术还在这个电池,电池技术(攻克)了以后,我相信电动车就会迎来大发展。"比亚迪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王传福这一决定的预见性。
王传福一方面开发全新的汽车动力电池,另一方面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研制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2005年9月,比亚迪以丰田花冠为学习对象,推出第一款紧凑型轿车F3,大获成功。凭借漂亮的外观、实惠的价格和精细的做工,F3七年累计销量超过百万,创造了国产车的销售奇迹。
2008年,比亚迪在全球率先推出第一款双模电动车——F3DM。也是在同一年,股神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2011年,比亚迪在全球率先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推广纯电动巴士和纯电动出租车。2015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电动汽车(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6.17万辆,力压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2016年,其又以7.8万的实际销量位居世界新能源汽车榜首;2018年,连续四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参与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9年,比亚迪连续6年蝉联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20年,全球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比亚迪"汉",有望于6月上市……
创业25年,比亚迪从为世界知名手机厂商生产镍镉电池,到收购国有汽车大厂进军汽车制造,再到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设计、研发、生产,快速实现了"三级跳"。至今,比亚迪已在全球申请专利2.8万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超过1.7万项。从电池、电机、电控到IGBT功率半导体,比亚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市值超1800亿元,而王传福身家也达到了282.8亿元。
在2014年举办的被称为"史上空前"规模的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王传福,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被邀请的汽车企业代表,出席此次盛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向全球展示用以解决能源问题,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比亚迪三大绿色梦想。他希望在绿色发展的方向上,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贡献力量。
关注"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南大学官微、新闻网,无为发布,比亚迪官微,中国经济周刊、广州日报在线、凤凰网、中华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