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4月23日报道,近日,有外国媒体获准进入纽约一家医院的新冠患者重症病房,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一名病危男子被成功抢救回来的全过程。
在这则视频中,一名全身被插满了气管、昏迷不醒的新冠患者躺在病床上,他的生命体征正在消失,各项指标都处在危险值,一名护士在持续快速地用力按压他的胸口,另外五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围在旁边协助。
▲救治现场,医生仍所有人员后退
“后退,每个人都后退!”听到医生的指令,所有围在这名患者旁边的人员都立刻退后一步,奇迹发生了——病人的心脏震动起来,手臂痉挛,开始在床上发抖,医生们马上为他戴上呼吸机,各项生命指标慢慢升高,他被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
这是一家媒体记者获准进入纽约圣约瑟夫医院新冠患者重症病房所拍摄下的真实影像。视频中的患者是一位19岁的青年男子,被送进医院时已经几乎没了呼吸,医疗人员们进行了紧急抢救,所幸最后发生了生命的奇迹。
▲一名护士在用力快速按压患者心脏
“这真的是一场噩梦,你简直不能相信每天有多少病人被送进来,又有多少人因为治疗无效而去世。”该医院一名医生在随后接受采访时痛苦地回忆道,曾有一天,他接连宣布了6名新冠患者的死亡。
圣约瑟夫医院成立于1888年,位于美国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县的扬克斯市,这里不仅是严重疫区,经济也长期落后,医疗水平并不发达。
▲外媒公布的录像截图
据统计,威斯特彻斯特县目前已有超过900例死亡病例,在3月20日至4月19日的近一个月时间内,85%以上的入院患者都是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
当地一名官员称,威斯特彻斯特县的病毒防疫工作较难开展,因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族裔,往往是一大家人共同生活在一栋房子里,难以实现封闭的居家隔离。
圣约瑟夫学校卫生和社区关系主任凯瑟琳霍普金斯,就疫情发展形势表示,在疫情爆发的最初几天里,每天都有150-175人接受检查,部分地区的民众会因为担心失去工作或被驱逐出境而不愿去医院治疗,这给防疫造成一定困难。
而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在疫区中心的圣约瑟夫医院处境尤为艰难,医院的医疗主任詹姆斯·纽恩多夫回忆,患者最多的时候,一个诊室外就有28人等候,医院外排满了救护车,因为院内人员过多都无法将患者送进来。
▲医院搭建的临时帐篷治疗区
医院曾向其他院区求助,调配来外地医护人员协助治疗,并建设了院外诊疗区,在3月19日搭建起帐篷,增加了194张急症护理病床,“我们医院已经在负荷运转,现在每天需要接纳的病人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救治的量。”
除了医护人员难以应对庞大的患者数量,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以外,圣约瑟夫医院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此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要求州内各医院增加收治量,医院不得不在财务亏空的情况下,购买和租用了大量医疗防护设备、病床和呼吸机等仪器。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原来的供货商没有货源了,只能自己去外采购,以前50美分(约3.5元人民币)一个的口罩,现在卖到了七八美元(约48-56元人民币);一套1.25美元(约8.75元人民币)的防护套现在要25美元(约175元人民币),真的比之前贵出太多了。”医院财务部负责人弗兰克·哈根说。
因为这些物质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医院的工作氛围也十分消沉低迷,许多医疗人员在救治病人的同时,还得为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家人和同事担忧,又得一面做好自身防护,简直是心力交瘁。
▲一名病人在接受核酸检测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此前一次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病毒检测中,接受检测的280名员工里有一半核酸呈阳性,还有25到30人在等待结果,造成了医护人员的严重短缺。
圣约瑟夫的护士长玛格丽特•库苏马诺在之前的核酸检测里呈阳性,但她经过了3周治疗后就又回到了岗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你看着被感染的患者,又看着有人死于这种疾病,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是难以言喻的。”她说。
近日,当地的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入院病人在逐渐减少,尽管每天仍不断有感染患者被推进医院救治室,但医护人员们都乐观地给彼此打气——他们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安兰,审校:瓜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