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核桃
01 你的孤独,并不特殊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越来越难以拥有一个聊得来的朋友,对旁人的琐事越来越没有耐心和兴趣,甚至连三观大体一致都很难。
多的是,一句玩笑话的热闹、一段路途的陪伴和一时的感性冲动,绚烂如烟花,转瞬即逝。
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已经淹没在人海中。
前一天还在一起喝酒,第二天他换一身衣服迎面走来,仍然需要从“你好”开始。
有人说:茫茫人海中,竟没有一个人懂我。
有人说:余生,再也不想取悦谁了。
有人说:谁给我发信息都觉得是负担,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这些人,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人。
孤独是人的宿命,你的孤独,并不特殊。
02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看《奇葩说》,犹如看神仙打架,被双方的论证折服的五体投地。
以前听姥姥讲过一句老俗话:“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现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疯子”不再是贬义词,更多的是代表着个性和实力。
而我作为观众,仍然没有躲过“看戏的是傻子”的魔咒。
每一位辩手的辩论,都觉得:哇,对对对!好有道理!
每一个刁钻的角度,都感慨:哇,厉害厉害!深有同感!
这时候要是有一个麦克风伸过来:“请问,你怎么看?”
我:“啊?我……我不知道,我就看看。”
导师罗振宇说:“《奇葩说》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过一会你就改过来了。想法一样也没关系,也别觉得你们俩就多亲多近,过一会就翻脸了。”
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世界任何好的关系,都不可能建立在我们两个就某件事的观点一致上。
一分钟之内我们能改八个主意,所以要对每一件事都三观一致、要在每一次的缄默里猜中你的心思,简直是痴人说梦。
03 我不懂你,也可以爱你
爱人,是这一生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那她(他)又懂你几分呢?
20出头的年纪,追求的爱情是一个眼神、心领神会。
30啷当岁,在婚姻围城里颠簸,柴米油盐、养家糊口,开始了各种痒。
不知道到哪个年纪,才能真正参透何为情、何为利,何为懂得、何为珍惜。
我们羡慕钱钟书和杨绛这样的伉俪情深,钱钟书称杨绛先生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发自内心的欣赏她的才华、认可她的付出,这是一份懂得,却又无比难得。
静观我们周遭,多的是“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邻居”的一团和气。
有位文友曾经吐槽她的“钢铁直男”老公:“我发表了文章,阅读量越高、收入越高,朋友们都在帮忙转发。
老公却从来无动于衷。催了好几次,也只是嘴上应和。后来直接撂出话:差价多少,我两倍补给你。”
文友的老公不懂她对铅字变成银子的欣喜,但她用的笔记本电脑是老公为她写文章专门买的;她手指冰凉,老公特意买了插上电源会发热的鼠标垫……
他不懂她的浪漫情怀,却始终保护她安稳落地。
所以,懂与不懂,真的那么重要吗?
04 了解越多,不了解也就越多
李诞在他的新书《笑场》中写道:“没有朋友多孤独啊”,“有了也一样”。
人与人之间,话题最多的时候,是认识之后、熟识之前。
我们了解一个人越多,不了解的就越多。
我们聊个人成长经历、聊八卦绯闻、聊鸡零狗碎、聊天气心情、聊吃喝拉撒……这些都聊完了,然后呢?
你还是不知道她说“没事”是真的没事,还是难过到不想说话;还是不知道他说“睡觉”是真的困了,还是想赶快停止话题。
过多的要求和期待,让每个人身上充满谜团。
“我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你。”这句话在感情相处中出现的概率相当之高。
但你见过一对刚刚相恋的男女这样讲吗?没有吧。
这句话往往出现在两个曾经海誓山盟、轰轰烈烈的相爱一场,相互对彼此知根知底、知道对方的软肋在哪并随时可以将其一招致“命”的热恋之后。
从“你走在我旁边,我还是感觉特别想你”到“你躺在我身边,还是感到非常孤独”。
怎样的陪伴都不可能打败孤独,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就像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那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别人没关系。”
作者简介:
周核桃,一枚“抗摔打、耐咀嚼、有营养、圆润、坚硬”的“核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