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怎样做家长:说孩子爱听的话,谈孩子爱听的事,做孩子的知心妈妈

怎样做家长:说孩子爱听的话,谈孩子爱听的事,做孩子的知心妈妈

陈女士是一个已经年过40的妈妈,从孩子初中开始,她发现和孩子的交流,只剩下这些对话:今天,想吃什么?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作业完成了吗?老师讲的课,能听懂吗?考试准备好了吗?

日复一日这样乏味的对话内容,让孩子烦不胜烦。

尤其是,只要一提到关于学习的话题,孩子就会不耐烦地说:在学校成天就是学习;回家你还要再问学习,要不要我休息一下。

孩子的话,怼得陈女士哑口无言。因为,孩子说的也在理儿,但是,她以前却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个问题。

那么,不谈这些,又能谈些什么呢?

孩子追的动漫,陈女士不懂;孩子看的小说,与陈女士也显得格格不入;孩子不时冒出来的网络热词,也常常是让这个妈妈一头雾水。

所幸,陈女士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的网络如此的发达,大人不知道的,网络知道;没有交流的话题,陈女士觉得自己可以到网络上去寻找。

从此,陈女士开启了和女儿另样的交流!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慢慢地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发达的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资讯,也提供了交流交谈的话题

  • 网络新鲜事,丰富了和孩子谈话的内容

陈女士有意识地在网络上搜集可以和孩子交流的话题。

正能量的,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到了世间的真善美,让孩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负面新闻,说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世界上不只是有阳光,也有阴影,教给她如何识别身边的假恶丑,并学会一些应对的方法。这也是让孩子增长生活智慧的过程。

譬如:江歌案例,让孩子知道善良不是没有原则没有底限的。与人为善固然重要,但是,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并且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也不能忘记。

譬如:网络上传播的“利用人们的善心,假借找人帮忙之名,拐骗青少年或者女子”的案件,陈女士告诉孩子:如果一个人不去寻找强壮的人,反而向一个明显弱势的人求助,那么这个人十有八九是居心不良。这个时候,根本不要搭理他们,直接当看不到马上离开到人多的地方去。因为如果你搭上了一句,他们就会有办法搭下一句。

现实生活,是多面的;家长要在孩子成长中,教给孩子生活的智慧

  • 网络热点,给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陈女士觉孩子作文水平不高,让她看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孩子非常抵触,用她的话来说,就是“里面都是弄虚作假,一看就是编的作文”。

陈女士就留心搜集一些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信息,还会仔细地看网友的评论,从中得到启发;然后再把自己的感悟写到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每天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说给她听;孩子非常受益。

比如,有一次老师要求写关于“共享单车”的作文,陈女士了解了孩子的思路和想法之后,就从自己的素材库里总结提炼出这样几点:

首先肯定共享单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并指出共享单车的现状,以及从消费者、投资者、职能管理部门多方面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最后还就共享单车的过度投放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也作了一些阐述。

孩子听得瞪大眼睛说:“妈妈,你可以去当政治老师了。”孩子当时已经在读高一。陈女士觉得,这是对一个妈妈最高的褒奖。

各大网站上报道的热点事件,更是她们母女两个交流的重点。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当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陈女士和孩子讨论时,从打人女,司机、乘客三方进行了解读,也看了许多法律人士对这件事法律责任的分析。其中,她们着重解读了乘客方面,从而引申关联到了“冷漠的看客”(鲁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等孩子语文课堂中曾经学过的内容。

过了没有几天,陈女士浏览到了一篇记者的报道,其中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我在成都七中随机听了几堂课,几乎都是公开课水准。语文老师讲“规则”主题的议论文,先播放重庆坠江公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发言……政治课紧追热点,刚建好的港珠澳大桥已成了课堂练习的分析材料。”

里面提到了成都七中的语文老师给孩子们也讲到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陈女士觉得,这从一个方面肯定了自己和孩子的这种谈话是有意义的,对她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而且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港珠澳大桥”的有关信息,陈女士也在其后有和孩子交流分享。

想想看,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孩子和妈妈之间曾经交流过的话题和内容,她是不是会对学习有更深厚的兴趣呢?答案是肯定的。

而今年一直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陈女士和女孩这段时间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来源于大量的阅读;也可以来源于网络资源的搜集

  • 网络流行语,和孩子说话没有代沟

洪荒之力、脑洞大开、扁桃体请坐下不要发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走上人生巅峰、雨女无瓜、我太难了……这些青少年熟悉的网络热词,陈女士张口就来。

开始的时候,孩子还非常惊奇:“妈妈,你竟然知道这个!”现在她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妈妈,常常比她还会活学活用。

比如,曾经流行的“沙雕”,当孩子说“妈妈,你真沙雕!”的时候,如果在以前,妈妈常常会严肃地批评她:“女孩子不要说这种话。”

但是,现在的妈妈却会故意戏谑地回一句:“不,我是神雕,比沙雕厉害多了。”每每这时,孩子都会被逗得开怀大笑。

2018年12月20日的晚上,陈女士应朋友邀请,去培训班给高三艺考生减压;十几分钟的课堂上,她频繁用到网络流行语,比如“佛系人生”、“原来不再是王者,而只是青铜”……不时引起孩子们会心的微笑。

对此,陈女士感慨地说:“想要拉近孩子的距离,就得要说他们爱听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爱和我们说话,能听我们说话呀。”

当家长和孩子能够心领神会,毫无距离地沟通的时候,家长才是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 从一幅动图,和孩子谈到“恋爱”的话题

一天,孩子给陈女士看她在QQ空间看到的一个动图,内容是:

夜深人静,一对中年夫妻走在路灯下;突然,两个人默契地停下来,心有灵犀地耍了几个太极之类的慢动作之后,又无事一样地走了……

陈女士恰好也看过这个动图,她马上说:“你看呀,只要不是在家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巴拉巴拉地教育孩子在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孩子一听,马上不开心了,说:“算了,不和你讲了……”

陈女士赶紧又哄她:“唉,给妈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没有想到孩子用手托着两腮,一脸憧憬地说:“我在想,要是十几年后,我和我的另外一半,也有这样默契就好了。”

嗯……陈女士想,孩子的这种想法真是妙!于是,母女两个人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如此有默契的帅哥,应该到哪里去找,最后她们达成了共识:这样的帅哥,一定要到大学里面去找!

因为一般来说,有共同志向的人才会有可能考进同一所高校,所以在里面找到志趣相投的帅哥的机率会大很多,而且大学里面帅哥的质量要比高中会高得多!(借此,陈女士也给孩子普及了一下正确的恋爱观)

当陈女士把这个有趣的小插曲,分享给朋友听的时候,朋友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说:“你给孩子讲这些,你不怕孩子那个吗?”

陈女士回答:“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对优秀的异性同学,有朦胧的好感也非常正常;况且,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鼓励孩子早恋,也根本不是一码事。与其让孩子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自己摸索,不如趁着孩子还在家长身边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一些引导和指导。”

家长不要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为洪水猛兽,而是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总之,自从陈女士开始和孩子交流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初中融洽多了: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变得越来越风趣幽默,妈妈的理论水平也是蒸蒸日上;

而在陈女士的眼里,孩子愿意听妈妈说话了,孩子更愿意和妈妈亲近了,孩子也变得懂事和理解妈妈了……

一句话:母女之间,以前总是相看两厌,冷眼相对;现在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雨妈小语: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融洽了,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和长久的发展也不会差。

我是雨妈,讲述亲子小故事,讨论家庭教育的话题。

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

@懒妈亲子笔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44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