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看海清家神仙儿子养成:学音乐不误功课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看海清家神仙儿子养成:学音乐不误功课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01

“那些课外书就别看了;开学后那个音乐班就不续费了,书法之类也不用再练,马上开学了,多抓紧功课,考上重点高中才是正事…”

早上下楼散步,正好遇到隔壁邻居母子俩在花园旁争执,妈妈的焦虑由话语浸染了整个园子。

她儿子半是抗议半是哀求的说:“好,书法和围棋,我都等考完再学。但是吉他,我真的很喜欢,让我继续学吧,我不看手机行吗?我保证不耽误功课!”

“咱们又没打算走音乐专业路,随便学学就行了,以后再学吧。”

“以后!以后!中考完了有高考,高考完了考研考博…我就想弹个吉他怎么了!”

“你说怎么了!会耽误学习!没几天就中考了,别人都在争分夺秒学功课,你学什么吉他呀!”

妈妈说着急得嗓音都颤抖了,她儿子咬着唇,捏了捏拳头,低下头没吭声了。

孩子那种失落和隐忍的憋屈,令我看了很是心酸。



的确,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全国各地开学时间也悄悄临近,特别是高考时间的落定,不少家长都开始紧张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少学了。

很多家长认为学文化课和玩音乐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怕孩子为了音乐而耽误了功课;

还有很多家长甚至认为音乐之类的艺术专业只有是差生才会去学的,或者是因为学音乐了所以文化课成绩会越来越差…

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学音乐会耽误学习功课?


02

前段热播的《安家》在网上热评不断,海清也因为在剧中“吵架”而引发各种热议。剧中,海清饰演宫蓓蓓,为了孩子教育问题经常和婆婆争吵,但是在现实中,海清的儿子却优秀到令人羡慕,被人赞誉为“神仙儿子”。

海清儿子朱泓烨,英文名Daniel,被海清唤作“蛋妞”。


图片来自:海清微博截图

“神仙儿子”蛋妞到底多优秀呢?

  • 10岁时的绘画水平,就足以让人出价三万块:
  • 参加洛杉矶游泳大赛连连获得3枚金牌;
  • 还会画画、会手工、会摄影、会编写话剧、全英文写作并获得大奖;
  • 哪怕大热天停电没空调也依然坚持练习拉提琴…

从海清微博可以看到,蛋妞学了很多课程,每天都要背着各种书包上各种各种兴趣班,最多的时候,一天得背着大提琴包和其它4个包去上学。

就算学这么多,自律的蛋妞依然不拉下功课,无论是在飞机上赶路还是在家,哪怕妈妈催他玩他也坚持写完作业,哪怕坚持写到夜里12点他也会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好。

每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他还帮同学补习功课。

就连海清自己都时常感慨太幸运:“基本上从没为孩子的学习苦恼过,感恩天地。”

你能说,这样的孩子会因为拉个琴就耽误了学习吗?蛋妞也是中学生了,依然保持着各种爱好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对此,海清说她会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提供创造发挥学习特长的可能性。

其实,很多明星家庭都特别重视对孩子各种艺术才能尤其是音乐能力的培养。

如,黄磊的女儿多多,一直多舞蹈、手工、烘焙等保持兴趣,而且她从小就学吉他,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会谱曲;上个月,多妈孙莉发了多多姐妹俩四手联弹钢琴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们好一波羡慕与夸赞;

胡可、林志颖、曹格、周杰伦等等几乎所有明星的孩子都要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并且在学习上一丝不苟,认真坚持到底。


很多人说那都是明星的孩子,圈子不一样的。

难道明星们让孩子学音乐,都是为将来让孩子成为子承父业走音乐道路?

然而很多明星在被采访问及孩子的未来时,都表示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对他们而言,让孩子学音乐,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太多,同时也为了将来多一些可能和职业选择,还能在坚持学习音乐过程中获得对孩子智力、情感、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有利影响。

其实,我们让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成长得更好,为了将来的就业生存与生活品质,而练习音乐恰恰可以帮助孩子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并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


正因学音乐好处多,国内外的翘楚人物也大都在童年时期接受过音乐训练: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一高兴就唱歌弹钢琴;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但跳探戈,写诗歌,客串演电影;还学了整整10年钢琴;
  • 还有,爱因斯坦酷爱拉小提琴;
  • 我国著名力学家钱学森教授对文艺理论、音乐、诗歌、戏剧都很熟谙,其中钢琴为他所深爱;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好小提琴,曾经谱写中国最早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 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钱伟长、建筑学家梁思成等都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 ......

包括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同样热爱音乐。被记者采访时,她并没有选择与象征她一生科研荣誉的奖杯和证书合影,而是优雅的坐在心爱的钢琴旁。

为什么这些获得杰出成就的人都有志一同喜爱音乐?

爱因斯坦有句话可以为之解密: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一事无成。

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曾说,音乐能“促使你的思维超越目前存在的东西,用新的方式表达你自己的东西,强化了你的创造能力。”


03

然而,音乐并不是那些成就斐然的精英人才锦上添花的人生点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一样在普通人中发挥助攻力。请看一组数据:

2015年北京理科状元刘智昕痴迷练琴;

2015年安徽文科状元赵昕玥钢琴八级水平;

2015年安徽理科状元冯沁雪从小学习小提琴;

2016年四川文科状元刘代蕾擅长二胡演奏;

2016年浙江理科状元张振从小学习钢琴;

2017年河南理科状元李丹阳钢琴古筝双双十级;

2018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状元郑辰筱是一名钢琴7级琴童 。

2019年四川文科状元吕滨睿古筝八级并获得清华20分加分……


据统计,除了高考状元,考上名校的孩子们有高达75%的人热爱音乐或都曾坚持学习一种甚至多种乐器,而且他们表示:保持好的艺术兴趣有助于学习文化课,唱歌弹琴等音乐活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


不但我们中国,国外也有很多相关研究报告。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曾经对参加SAT(SAT是美国高考,包括阅读,数学和文法)的学生进行了“学音乐”和“未学音乐”的考试成绩对比,结果发现学过音乐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的考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也曾对“音乐训练能提高智商、提高学术能力”等方面也做了研究。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心理学教授舍伦贝格(E. Glenn Schellenberg)之前对于音乐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于是在2004年组织了一项研究来评估音乐对智商评分的影响。

他随机挑选了132名一年级学生,将他们分到键盘、歌唱、戏剧课程组或者不上任何课程。在学年结束时,音乐和戏剧组的学生不但智商评分有了显著提升而且智商分数提升幅度也超过了其他组的学生。

无独有偶,多伦多大学另一名心理学教授莫雷诺(Sylvain Moreno)于2011年也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对48名学龄前儿童分别进行了音乐训练和视觉艺术训练。仅仅经过20天后就发现,接受音乐训练的受试者语言智商的增强是接受视觉艺术课程训练者的5倍。

同时,莫雷诺还发现,音乐训练能增强孩子们的“执行能力”,也就是大脑进行规划、组织、制定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音乐训练后90%的孩子都体现出这种效应,这种提升几率真的是非常之高了。


另外,德国经济研究院(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也针对音乐训练是否能提高学术能力方面进行了专业研究。

通过对3000多名17岁青少年分别在课外学习音乐、舞蹈、体育等不同课程的测试表现得分进行分析表明:

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显示出更大的抱负;

参与戏剧和舞蹈活动的孩子则更为乐观;

而在课外接受了音乐课程的受调查者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得分比同龄人高得多,成绩也更好,而且更具责任心和远大志向。在核心的学术能力方面,研究作者发现,音乐训练比其他活动的影响要强得多,且无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均能产生影响。


我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也曾有相关研究:

“学习演奏音乐要比单纯听一段音乐的作用要更大。”

“音乐会激发左脑的发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乃至阅读能力。语音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与音乐的影响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学习音乐还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培养自信心和纪律与规则;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创造力等;促进儿童数学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儿童认知.......


自古以来,音乐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都相当重要。曾经在我国古代的贵族教育体系君子六艺中,音乐可是排在第二位的。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音乐即便不是万能钥匙,但是,种种事实和研究却证实:音乐不但不会耽误“学习正事”,还可以让我们和孩子过得更好!

如今社会多元化、文艺复兴正盛,就业选择早已经不再单一,而具备多元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才更受欢迎!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一种尤为明智的投资。

马云曾多次说到,现在的教育最缺的是艺术教育,不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三十年后找不到工作。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企业家任正非也同样如此认为:未来国际之间的竞赛一定是通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青少年不能只学数理化,应全面发展!

因此,值任总母校重庆大学90周年之际,他一口气为学校捐赠了100台钢琴!至今,他还累积给贵州省捐献了上千台钢琴。


04

综上所述,那些“学音乐耽误学习、影响成绩”的想法真的是教育上最大偏见和误解!

因此,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学习音乐,让他们未来的人生有丰满有品质:


1、让孩子真正享受音乐

学习音乐的时候,家长要学会积极引导,不要让任何的学习成为负担。学音乐本身就是为了感受其中的美好、获得心灵的共鸣,使情感得到舒缓、释放与疗愈。

只有乐在其中才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快乐坚持练习。而快乐的主动接受会让孩子进步更快更大、对其他能力的促进提升作用也更明显。


2.合理安排时间

老生常谈的劳逸结合和合理管理时间真的是成长的法宝。

人的精力总是有高低潮,当文化课学累眼花的时候、当做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与其痛苦熬时间,不如提醒孩子暂时放下书本、弹奏一曲,缓解紧张、扩展心境,那将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从而打开学习思路。

往届高考状元们被采访时也都说:心态稳定是获得好成绩的第一要素;而人不是学习机器,要学会自我调节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率。

人无论工作还是上学总是需要休息的,对孩子来说,把拿电子产品的时间换成弹奏,更有长远意义和帮助。


3.不轻言放弃

对于学习来说,持续不断、不急不停才是最好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很多家长都会有“随便学学而已”的心理,当孩子要考试时,就会停下音乐课,一个劲赶着孩子看书做题。

其实,越是紧张时期越应该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这时不应该就此让孩子放弃学琴,更应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与音乐为伴,放松心情。


而且音乐也是连续练习才能有更好的乐感,随意停练的学习方式,不但不尊重孩子之前的努力,还会在孩子潜意识埋下“可以半途而废”的心理,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以后面临时间紧迫时总是想舍弃一些“眼前”的事情,而不是以长远目光积极去把握全局。


有了这样的态度和思维学什么能学好呢?要学就学好,相信孩子的潜力!


结语

父母总是认为,如果不学音乐等兴趣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功课,把成绩提上去。

事实上,孩子的时间不用来上音乐班,也不一定会如你期待的那样都用来学习。

况且,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坚持音乐学习并不会耽误学习啊,还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进步、提高学习成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对他们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坚韧的性格、提高各种成长必备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还能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的才艺,在长大后在遇到需要展示才艺的时候不为难不窘迫,更能多个职业选择多条路,人生也更具品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44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