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多宝贵?
或许换一个问法:你的时间到底有多贵?
“即使你比别人多活十年,也不过是八十到九十的这十年,不可能是二十多左右这十年。”
在二十多岁的青春日子里,可以说是人最美好的时刻,
情感最充沛,精力最旺盛,身体素质最强,智力和学习能力达到顶峰,
胶原蛋白盈余,连头发也是最多的。
大学是一个人的夏天,是狂躁不知天高地厚,也是明媚且张扬的遥遥日光。
有人说,大学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成为社畜后不免被公司榨干所有精力和价值,其实升值空间往往于大学时更狭窄。
所谓秋风不仅要带走你的思念
还要带走你的发际线。
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利用大学的时间,还要学会最大化利用。
即
学会【时间价值的判定】
时间的价值,不是你现在能创造的即时价值,而是你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折现。
现在的你去应聘服务员,只有大约13r的时薪。
而倘若你奋发图强又巧遇东风乱起
四年后你坐在阿里巴巴的CEO办公室(对不起又说胡话了)
13w的时薪也不为过吧?
这样的时间价值判定对现在是一种正向激励作用,你需要通过持续且专一的努力,来让自己配得上以后的目标时薪。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长学姐告诫小萌新们不要做兼职的原因。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于你时间价值判定的事物上
除非是自己的经济水平已经拮据地让你无法维持生活了,否则千万不要做一些体力类的兼职。
比如餐厅的服务员/奶茶店、水果店的店员等等。
如果一定要找兼职,不如去做家教,成为约稿作者,这些赚钱学习两相不误的工作,你在给别人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了自己进步的机会,一举两得。
二、跃进式增长:专注的意义
你会发现很多人往往用了一年零零散散地学英语,却往往没有参加一个7天的突击英语训练营的效果来的好。
专注于你当下的一个目标不只能让你的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也能让你的潜意识进入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 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当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
当然最后一句显然是在扯淡,照这么说世界上最嗜睡的人应该是掌握着全世界最多的真理。
其实并不是做梦让他发现了这个分子式,而是他对这件事情的专注让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爱上一个人可能只需要一秒,
可乐要在打开后24小时喝掉
吻痕大概一周就能消失
黄桃罐头保质期是15个月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
一切都有期限
要实现跃进式的增长,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的目标和努力
你需要不断地积累量变,才可以实现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质变。
三、学会制定清晰的目标
1、以终为始
打开招聘网站,
四年后你想往哪个公司的哪个岗位投递简历,就下载一份相应的简历,
仔细分析自己离毕业时的自己还有多远。
随便找的一份UI设计师的招聘要求
2、利用SMART法则拆解目标
拿英语做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你说,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要提高到什么程度?怎么提高?用多久的时间提高?
你尚且不清楚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就急匆匆地行动
最后计划进行得不如人意,还莽撞地给自己扣上三分钟热度的帽子。
而SMART法则就是帮助你明确目标和欲望的好办法:
S——明确性
用具体的语言清晰的说出要达到的行为标准。
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过英语六级√
M——衡量性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自己是否达到目标的依据。
那么我们再加上一个:英语六级达到550分。
A——可完成性
可完成性指的是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比如“先挣他一个亿”的小目标
但是你要是想用一天时间成为世界首富
(——
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
但凡你多吃一粒头孢,你都不会醉成这样。)
R——实际性
实际性值得是目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这是衡量一个目标是否高效的方法。
把实际性延伸开来讲,是对诉求的正确解读,对核心目标的精准聚焦。
从前有位国王,因为外出打猎的时候被刺扎到了,命令全城都要铺上毛皮。 但其实按照脚的模样做两只皮口袋就能完全解决问题。
在地上铺满牛皮,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种无意义的消耗,
但我们聚焦他的诉求就可以发现,
走的舒服才是他的核心目标。
这个时候反过来,把牛皮裹在他的脚上,就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从迷茫到找到自己的欲望,少不了我们多观察,多反思的过程。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时, 全世界至少有几百台照相机在现场拍摄。 但是只有一位摄影师的照片得了普利策奖。
——
他转过身来,拍的是人们惊恐的表情。
(找不到图了,大概就是这样)
这比直接拍摄爆炸瞬间,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就是所谓对核心诉求的精准解读了。
T——时限性
目标一定要有时间限制,
否则就等于没有。
就像72小时定律里说的那样:
如果一件事情你在72小时内没有开始做,那么估计你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
所以我们根据时限性来完善这个目标:
在今年12月考试中,六级取得550以上的分数。
对比修改之前的目标:
是不是看起来让人有动力多了?
这个修改目标的计划非常简单,实操也很方便,但是千万不要忽略掉这一步。
它就是属于28定律里的的2,你只付出了20%的精力去制定这个简单的小目标,却收到了80%的收益。
三、来制定一个计划吧~)
有了目标之后,一定要把它自己拆分成每日的小计划。
很多人以为制定每日计划就是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列出来,
越多越好,越多你就越着急。
是吗?
可以看看这个回答~这里就不细说了。
你是怎么制定计划,调整计划的?www.zhihu.com
执行计划的时候
要排除注意尽量排除障碍物
把容易干扰注意力的物件都放到看不见的地方
如果把手机放在桌上,一不小心就会瞥见微信群的新消息,
你会看到喜欢的博主和你说她刚发了今天的新推送,
微信群里大家因为什么事情又开始不要命地哈哈哈了
你会想:不!我是一个专注的人!我不点!!我不看!!
下一秒
——
好吧,不管结局怎么样,这一步一定大幅度地消耗了你的意志力
就像上文的链接里说的
而意志力的资源极其宝贵。
它就相当于游戏中的体力,
而做决策的动作相当于做是一次副本任务。
所以我常用的做法是:
关掉网络,打开Forest(一个时间管理类APP),种一棵30分钟的树。
期间什么杂务不要干,只专注自己的目标。
四、小技巧:增加自信
——悄悄收集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有一本日记本,每天固定记3条让我开心/有成就感的事件。
原本也是一个很敏感的人,
动辄自我否定,常常被焦虑折磨。
刚开始是在微博记录一些开心的事情,
后来开始在笨重的纸上一笔一划地写。
“今天吹的晚风很舒服”,诸如此类的小p事全都记录在册
给他们编号,排好队,用方块字一个一个码在本子上
心情好的时候在旁边贴上超级幼稚的贴纸
让我觉得,
这种很微小却很具体的仪式感也没什么不好嘛
希望你也能慢慢地开始观察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慢慢地开始往日记本上添置一些让人欢喜的小事情
就像往屋子里慢慢搬回来一些喜欢的家具
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妙的小确幸
“我今天用SMART法则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感觉生活的意图变得清晰了一点呢”
“今天睡完午觉,马上起床,学了半个小时的英语”
甚至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光是“看到街边的糖炒栗子开始排起长队,日子忽然缓慢而悠长”
都可以写进去喔
如果你希望常常丧得不行,就多记录一些遇到的令人愉快的事件。
如果你常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就多记录一些进步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想要开始改变自己,就每天实践一点时间管理的方法,耐心地记录在册,慢慢有所改变。
你有什么改变自己的好办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也可以关注我之后私信告诉我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