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在幼儿园不敢上厕所,家长做到这几点就能够有效改善

孩子在幼儿园不敢上厕所,家长做到这几点就能够有效改善

群里有一个妈妈在问:"家里的孩子上幼儿园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可是每次放学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总是说自己想上厕所,问她在学校怎么不上厕所,孩子就摇头。怎么办?"下面家长的回复也很积极:

A妈妈说:"告诉孩子想上厕所的时候举手,告诉老师。"

B妈妈说:"幼儿园上厕所都是统一安排的,孩子是不是不想上厕所?"

C妈妈说:"是不是孩子有点胆小,不敢告诉老师啊?"

D妈妈说:"可能是孩子还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吧。"

妈妈们的回复反映出了一部分原因,说明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留意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行为和反应。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不敢上厕所,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 孩子的焦虑症:

孩子去幼儿园,是到一个新的环境,一个陌生的环境。本身而言,孩子的内心是有焦虑的。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开学初期的时候,不愿意去幼儿园,一说到要去幼儿园就哭闹。这是很明显的"开学焦虑症",也叫"分离焦虑症"。孩子的这种焦虑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接受能力,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

孩子的焦虑,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不好,甚至不和别人沟通,对老师的关心也置之不理。再加上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心理紧张,有时候就会忘记了自己需要上厕所,等到放学的时候,看到家长,心情放松了,才发现自己急切的想要上厕所。

  • 对环境的接受能力:

每个孩子对新环境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很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和老师同学都能够自来熟。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接受能力比较弱,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陌生的环境,给孩子的心理产生莫名的压力。这种感觉我们大人也会有,当我们去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时,心里会紧张、不自在或者慌乱。大人都会如此,更何况孩子呢?

陌生的环境导致孩子内心紧张,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愿,宁愿自己忍受。

  • 性格比较内向胆小: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一般是在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胆子还是比较小的。尤其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就比较内向的话,那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更内向胆小。

当孩子想上厕所的时候,不敢向老师说明,那么只好自己忍着了。

  • 老师的严厉:

每个老师的性格和教学方式是不太一样的。而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老师更多的尊敬和害怕。如果遇到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孩子心里对老师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害怕,不敢和老师说话。哪怕是老师主动和孩子沟通,孩子也会低着头,不敢看老师,更不要说主动的向老师举手示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可是孩子都要经历这一个过程,需要独立的去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和老师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孩子离开家人,独立面对社会的第一步。

要想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能够过得比较开心和轻松,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们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做一个调查,或者说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这个幼儿园的情况,包括环境、卫生、饮食、老师等情况。尤其是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因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能够在一定程度是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抗拒心理,让孩子更快的接受幼儿园,爱上幼儿园。

先做好调查,积极和老师沟通

之前我家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就曾经带着孩子在几家幼儿园之间进行实地调查。让孩子真实的感受一下他自己喜欢哪一个幼儿园。然后去看了孩子每天上课的教室、午休时的小床、卫生间以及活动场地等。尤其重点的和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关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怎么上课,如何安排孩子上厕所,每天都要做些什么,午餐和加餐都有什么……孩子遇到问题都应该怎么处理等。通过沟通,就可以了解到老师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能不能放心把孩子教给这样的老师。

一个老师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她也是孩子后来的幼儿园老师,因为她温暖灿烂的笑容,让孩子感觉到很容易亲近,事实证明这是一位很负责也深受孩子喜欢的老师。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好能够去幼儿园做一个实地的勘察,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条件等,更重要的是了解老师的性格,看看孩子是不是适合在这个幼儿园上学。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独立性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的话,家长就要更注重孩子胆量的锻炼,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因为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下,老师的精力有限,可能照顾不到全部的孩子,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主动的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师,我想喝水;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我想……

那么家长在家里怎么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呢?首先我们家长要保持一个和蔼温柔的态度,让孩子能够打开心扉,能够有向父母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父母的态度是"和善的、友好的、温柔的",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

①引导孩子表达需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看到孩子的眼神里有被关注的渴望的时候,我们可以温柔的引导孩子:"有什么事情想和妈妈说吗?""妈妈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呢?""我们一起聊会天好不好?"通过这样引导性的语言,打开通往孩子内心的路,同时也建立了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所以孩子会向父母寻求帮助。

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也可以像老师寻求帮助。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场景模拟,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想上厕所了,怎么办?可以鼓励孩子先举起小手,然后站起来对父母说:"我想上厕所。"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像这样向老师寻求帮助了。

②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关注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需求忽略的时候,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外界交流。

所以当孩子兴高采烈的对我们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他的快乐。当孩子对我们诉说他所受的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温暖的怀抱。当孩子遇到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

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这也是孩子勇气的来源。

③鼓励和肯定

性格内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让自己慢慢的变得坚强和勇敢起来。

当孩子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需求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以增加孩子对自己的认可。

孩子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肯定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才会有勇气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

孩子在去幼儿园之前,就要学会自己独立的吃饭、穿衣、喝水、整理小书包等。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很小,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就是顺手帮忙的事。但是建议家长不要帮忙,而且让孩子自己做。

因为三岁的孩子,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也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期。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是充满自豪感的,因为"我长大了",这种自豪感会增强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而且在幼儿园里,独立性强的孩子,还是比较受老师欢迎的,因为相对来说老师的费心程度要低一些。

在孩子入园之前,这些基本的技能一定要培养,因为这将会成为孩子自豪的闪光点。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这样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才能在幼儿园过得开心。所以家长不要忽视关于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哦,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做好入园的准备吧。

我是小风车妈咪,家有9岁男孩,现在一手带娃一手写作,专注分享育儿知识和亲子沟通。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孩子成长路上的问题,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往期回顾:

孩子的内裤选平角还是三角?掌握这几点才能让孩子感觉舒适又健康

只跟自己比的孩子,从学渣变为学霸,这些方面父母不能忽视

妈妈带男孩的优势多多,这几件小事轻松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

一条汗巾,折射出南北育儿观的差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30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