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 中国危机再添一轮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 中国危机再添一轮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下,使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过去一个月里,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爆炸式增长,大量企业裁员,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股市蒙受重创,经济已经陷入衰退。许多国家因此掀起让本国企业从中国回归本土的讨论。白宫鹰派经济顾问库德洛在周四(4月9日)声称,美国将为美国企业离开中国的全部成本费用买单。他表示,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说到让企业回流的政策,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库德洛对福克斯商业新闻频道表示,“例如,可以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结构、装修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所有相关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实际上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买单。”



日本方面也紧随其后。据彭博社报道称,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改革供应链”项目专门列出了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据了解,在这2435亿日元的专项资金当中,有2200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产线迁回日本本土,235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消息一出,在网上引发了一阵讨论。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这件事。首先看一下美国。美国目前也只是一个议员的提案,究竟最后能不能得到国会的通过都是个问题。即使最后通过了提案,能不能有效地执行也是个问题。


其实特朗普在过去两年间就大力要求希望美国的制造业能够最终回归本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事实上,美国政府和企业之间是一个相对比较平等的关系,美国政府能做的仅仅只是出台一些相关的激励政策来引导企业,而不是强制要求企业应该如何去做,企业最终的选择还是市场的自主行为。我们熟知的一些巨头公司的供应链目前仍然将工厂放在中国。举个例子,大家公认的电动车最大市场就是中国,同时中国又很积极发展电动车行业,对电动车行业给予了极大的补贴,以及大力投资安装充电桩。车企都不傻,因此特斯拉不但没有回到美国,反而还在中国开设了工厂。我相信除了特斯拉之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车企把工厂放在中国,特别是电动车的工厂。


手机行业也是一样。大家知道中国是手机第一大生产国,几乎全世界的手机都在中国生产。从手机品牌上来讲,中国的华为、小米、OPPO、vivo都处于世界前六的手机厂商之中,剩下两个品牌,三星和苹果也都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工厂。因为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最低,供应链很齐全,任何一个零部件在中国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生产出来。


再比如说对于医疗企业来讲也是一样,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供应链了,再加上中国人对医疗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就算医疗企业想要搬回美国,市场也不允许。


原本中国是有着很强的供应链优势,接下来中国还将在很多领域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整个市场和供应链的优势是别人没法比拟的,并不会以政府意志而转移。建厂无非就是两点,一点是离市场近,可以得到迅速的反馈,以更低的物流成本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另一点是离供应链近,有供应链的支撑,供应链能够促使产品生产变得更加快速低价。中国基本上两点都拥有了,优势非常大。因此,提案最终被采纳的可能性很低。即使美国出台了撤离中国的政策,相信效果也不会很大。



日本就不用说了,给补贴搬回日本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对于日本的制造业来讲,有两个特别大的硬伤,一是日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日本没有劳动力。大家去过日本的都知道日本满大街都是大爷们在开车,在做服务生,劳动力不够,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得不出来工作。所以日本的制造业想要回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不符合经济规律。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日本提出了将制造业不仅搬回日本,还将搬到其他的国家。我认为这点反而是更加令人担忧的。因为东南亚的某些国家现在的竞争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成本也更低,随着企业的集聚效应供应链也在逐步完善,未来很可能会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日本提出搬离中国前往东南亚其他国家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政策,并且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我个人比较奇怪的一点是,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近几年关系最好的时期,日本提出这样的政策势必会对中日关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知道背后究竟是何原因,是美国在施加压力还是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要将企业搬出中国这件事,虽然可行性并不大,但是却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世界上很多传统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信任正在消失中,或者说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消失。这是一个不好的现状。搬离中国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不想被中国掐着脖子走,他们希望关键性的物资自己国家能够生产,或者说至少在一些不那么强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在关键时刻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中国,这是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优势,另外一方面需要在外交政策上做出一些改变,让中国能够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化。我们应该拿出一个好的姿态、好的策略,让这些发达国家能够更好地接纳、认可中国。中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制造矛盾和对立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毫无好处。中国应该坚持这样的大方向,放低姿态,摆脱与某些国家的敌对状况,以更良好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更多国际友人的认可。


总结一下,我认为美国和日本的这两个举动短期内对中国的制造业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有市场的优势,也有供应链的优势,但是不得不说中国也将面临一些危机。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反思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是能够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从而推动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加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248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