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在《恶意》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声音:你努力,所以你压力大,那不是活该吗?
一句话,就带出了多少羡慕、嫉妒、恨以及那“懒癌”似的自卑,透着满满的戾气。
他们羡慕那些明星,几句话的代言费就是一般人一辈子都无法挣到的。可他们看不到的是对方花了多长时间在打磨自己,单单保持身材这一条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
他们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把企业做得如此强大。可他们看不到对方过往多少年积累的经验,加过的班,跟过的客户,走过多少亮着路灯的路,坐过多少高铁和飞机。
在职场,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只有玩命工作,只有死磕到底。
因为高薪不会垂青朝九晚五的人,它的背后都是一群拼命加班的人。
你见过北京三点的街道吗?
那些拿下高薪和高职的人都见过。
凌晨三点的北京,安静,神秘,仿佛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只等待太阳的升起。
在北上广深,身处一群藏龙卧虎之地,一文不名的自己,既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社交能力也弱,跟领导说一句话都脸红半天,除了默默努力提高自己,貌似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为了自我提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几乎是零假期、零娱乐、随时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
在下班后的时间里,把能学的都学了,把能做的都做了,忍受了一个人身在异乡的孤独,啃下了最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最短的时间换得了最快的成长。
总有一天,你的工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薪资也会有一个梯度的飞跃。
你瞧,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玩命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
可以说,在职场,专业就是工作的灵魂,也是对职场人士的最高评价。
而专业就意味着死磕到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能不断成长?
一万小时定律就说明了一切。
量变引起质变。
你只有以极致的时间投入换得经验的积累,才能博得漂亮的职场一跃。
任何成功,勤奋和努力是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个最低6×12小时的勤奋和努力,为什么你会成功呢?
如果你想干5×8小时就成功,别人比你工作时间长50%,聪明程度一样,人家比你一倍努力,这就应了那句古话:天道酬勤。
人的一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舍必有得。想要高薪体面的工作,想要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拿出时间去交换。
就像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米兰达的生活感悟:
“当你的生活岌岌可危时,说明你的工作步入正轨了。当你的个人生活化为乌有时,就说明你要晋升了。”
道理很简单,有的人每天努力8小时,有的人每天努力12小时,久而久之,起初的小小差距最终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以,如果你想拿高薪,你想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好好经营你下班后的时间。
你可以用“创业心态”来工作,“创业心态”会让你淡化上下班之间的界限,一心一意将工作做好,不断升级自己的价值,获得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相信这句话吧:
不断努力,总有破晓的时候。
相关阅读推荐:
在职场,决定一个人三年、五年、十年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成长性。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尽早让自己具备”成长性“,摆脱迷茫、无效努力的漩涡。
在一家公司呆的不开心,原因无非是马云说的那两个,钱不够,心委屈。钱的问题,就是价值的问题,怎么让自己更值钱呢?
《变现》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500强企业咨询经验,给出了帮助年轻人职场变现的进阶法则——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把握时代的趋势,借助更多的人脉与资源,认真规划未来……做到这些,你将会更快地实现工作的目标,前进道路也会更轻松、更顺畅!
我们都想窥探一下成功人士到底有什么秘诀,其实,稍稍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一学就会的成功秘诀。但是,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格局很大。那么格局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又该怎样提升自己的格局?
《格局》一书中,作者吴军为我们揭示了很多人工作忙却绩效不高的原因,因为无效努力太多,没有明确工作的边界只能是在原地打转。想要得到能力的提升,格局的扩展,就要学会提取成功背后的“套路”,学会做减法,摒除外界无关的诱惑。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从人生的一个方面为你提供了针对性的方法。你可以在处世、生活、职场、心智等方面,收获实用的经验和建议,让今后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看得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