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是父母的人格,用爱教育比严苛的要求更有效

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是父母的人格,用爱教育比严苛的要求更有效

出色的孩子背后都有更加出色的父母,想要让孩子成才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看检视自己的人格。可以说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行为参照和模仿的榜样,不管表面是不是承认,孩子终将活成父母的样子。

父母有个好人格孩子将终身受益,所以在教育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同时也要提升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家长首先要自爱才能给孩子爱的教育,要容忍自己身上的缺点,才能够接收孩子犯错,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规范来一天比一天更好。

尤其是母亲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天生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感,妈妈的性格,语言和行为每分每秒都在影响孩子,想要让孩子承袭更多的优点,家长就要在他们面前尽量收敛自己的坏脾气或不好的行为。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什么都严肃的进行教育,可以在游戏中,生活的小细节中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如果总是用批判,挑剔或者指责的方式来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其实是一种单方面的伤害,年纪小的孩子不会反抗也不懂得如何从指责中平衡自己的心态,总是遭到批评的孩子会丧失自尊和自信,及时将来成绩优异,内心也会不敢面对现实,极其在乎外界评价。

家长如果总是咄咄逼人,用尖酸刻薄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很大。其实教育孩子用爱的方式远比严苛的要求有效,并且能够持续不断的滋养孩子的心灵。

那么平时家长如何做到用爱教育孩子呢?



1. 每天提醒自己

每次在回家之前,家长可以先提醒自己将工作中的不愉快忘掉,不要将对生活的不满或者是埋怨带到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去。进门之前是社会人,进门之后就是家长了,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平和快乐,千万不要将从外界受到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无辜的,当他们兴致冲冲的和进门的家长迫不及待的分享今天在学校所见所闻的时候,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积极的回应。

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停下手里的工作,耐心倾听,积极的回应孩子,而不是不耐烦,冷漠或者是干脆和孩子说“我现在在忙,一会再说。”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积极充分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如果有什么能够展示出来的尽量让孩子拿过来让自己看看,充分鼓励和赞扬孩子的表达。

2. 不懂就问

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找家长的时候,如果家长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不能就这样算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知道答案的话,可以不马上告诉他们,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找出解答的途径,最差的回应就是“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去找答案”“我在忙,一会再说”。

每一次对孩子问题的拒绝,都是对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打击,积极的回应就是对他们好奇心最好的鼓励,这是教导孩子如何自己寻找答案的最好时机,其实只需要几次的引导,孩子就能很快学会不问别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关键就在那几次询问中,家长做好了,就能一劳永逸。



3. 遇到问题要冷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身为家长都要冷静,先做到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不冷静而造成的教育悲剧大家看的已经够多了。

出现问题首要任务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火,怒气只会让孩子更紧张和害怕,除此之外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将改正的行为付诸实际,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家长冷静有助于让孩子在这次错误中总结经验下次避免重复犯错。

如果当下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愤怒已经冲破理智,就要暂时和孩子分开,自己找个看不到孩子的地方,冷静五分钟之后再和孩子讨论问题,成年人与孩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4. 拿出勇气

在孩子的世界中,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可能在家长眼中看起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人生大事,所以千万不要对他们的胆怯表现出嘲讽或者是冷漠的态度。

要鼓励孩子拿出勇气,并且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拿出行动你就是最棒的。”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斗志,当有了父母的支持之后他们就会更有底气去面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

5. 坚强面对失败

有尝试就会有失败,孩子越小尝试过失败,长大之后才能更好的成功,家长要教育孩子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当他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要表现的坚强和决不放弃,冷静的告诉孩子失败只是一时的,不代表这次的努力没有意义,相反,通过失败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成就更好的下一次。

千万不要在失败的之后,孩子还没说放弃,家长就投降了,而最差的表现就是当孩子失败之后家长用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早说让你听我的话,你不听,这下看到结果了吧。”通过失败把孩子数落的一无是处,除了打击他们的自信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总是想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家长的权威其实会干扰孩子人格建立的过程,让孩子形成在将来可能连尝试都不敢做,就放弃的性格。



6. 不要太强势

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强制要求孩子,总是用“你必须要...”“你应该...”这样的句式和他们说话,甚至不愿意听孩子的解释就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

他们虽然年纪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想法,相反有的时候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比经历过人生的大人更加客观。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的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如果能够接受就按照孩子说的去做,多给他们一些做主的权利。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才能更早的独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家长能够指挥孩子一时但是不能指挥他们一辈子。家长不能成为专治的代名词,更不能和孩子站在对立的立场上,而是要做他们的人生导师,是不是的提出一些意见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思维系统。

将有原则的平等建立在自己和孩子沟通的基础上,这样家长能更轻松孩子也会更有自信。



7. 注意说话方式

伤害的话语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家长正是因为了解孩子所以才要更加控制说话方式,清楚孩子的弱点不代表可以用这个作为武器来攻击他们。

家长在说话的时候如果总是戳孩子的痛点,会让他们内心很受伤害,了解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不用这一点作为鼓励孩子最好的特效药呢?

简短语言+沉默>唠叨不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和频率,最让孩子畏惧的其实是家长的沉默而不是唠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44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