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分为二思维
1995年的某一天,汉斯如往常一样,在给学生们上一堂课。课上,汉斯向学生解释,在偏远地区和热带雨林的原始部落儿童死亡率高,是因为他们贫穷,但即使是那样,生活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这时一个学生举起手说:“他们永远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生活。”
“你说的他们是指谁?是指瑞典以外的国家吗?”他反问道。
“不是,是指西方以外的国家。”
“那日本呢?”
“不是的,日本人也有西方的生活方式。”
“那马来西亚呢?”
“不,马来西亚不是西方国家,所有那些没有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国家,他们永远都不会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不,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请你解释一下。你说的是西方和其他国家对吗?”
“对,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墨西哥是西方国家吗?”
这个学生再也回答不出了,他发现自己无法用刚才的逻辑来回答汉斯的问题。
因为把所有国家分为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错误的观点。
当人们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时,他们通常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贫穷的国家”和“富裕的国家”。
但今天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这种说法只适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到了21世纪,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没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将世界分为两组了。
汉斯学生们的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典型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许多记者、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师和学者,都习惯于使用这些标签。
因为人类总有一种把事情一分为二的冲动,且分出的两个类别一定是互相对立,互相矛盾,存在巨大鸿沟的,比如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等。
汉斯认为这是人类所有错误思维方式中最严重、最需要修正的一个问题。
针对“一分为二”的本能,正确的做法是:
1.在比较两组数据时,除了平均数,还必须关注数据的实际分布情况,比如查看数据是否有重叠的部分。
2.要关注极端数据,也要关注普遍情况。
二、负面思维
假如有两条新闻:“飞机失事”和“飞机安全降落”,你会更关注哪条?
大概率你会说前者。这其实是人类警惕危险的本能。试想一下,在原始社会人类如果看到野兽还不立马逃跑,就只能等着被吃掉。这种本能,也让我们更容易去关注事情坏的一面,忽略事情的全貌。
而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对过去错误的记忆;
第二,媒体和社会活动家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
第三,我们总是觉得,只要有坏的事情发生,就不应该认为世界是在变好。
所以想要克服负面思维,就要提醒自己:更多的坏消息不等于更多的坏事情。
在《事实》这本书中提到这么一个例子:
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乍一听,你会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觉得非常可怕。但在1950年,这个数字高达1440万人。所以一个看上去很吓人的数字,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背后的真相反而是世界在变好。
三、直线思维
我们都有一种直线思维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我们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直线的规律来发展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小朋友出生时为0.5米高,等他六个月的时候,他已经长到了0.67米,按照这个趋势,我们画一条身高增长曲线图,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等到这个孩子4岁的时候,他会有2米高,而等到他10岁时,他就会有4米。
我们很明显能得出结论,这个预测曲线图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对长高这件事有第一手经验,而且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人能长到4米高。但对于很多其他事情,尤其是我们不熟悉的事情,却总是轻易地下结论认为它们会按照直线发展。
这种下意识的结论,源自我们的本能。比如,如果你看到有一块石头朝你飞过来,你不需要数据,不需要图表,眼睛和大脑就可以计算出抛物线的延长线,并且采取躲避动作。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这种自动的视觉预测能力能帮助我们的祖先从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种能力在今天仍然在帮助我们生存,但也在妨碍我们对事物发展的预测。
针对这一本能,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去了解事物发展的不同曲线。在这些曲线中,隐藏着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比如人口增长曲线,不会因为随着时间而一直增长,而是会逐渐放缓。
四、恐惧本能
想象一下:你被悬崖边的风景吸引,将身体探出栏杆,突然栏杆剧烈晃动。怎么办?出于恐惧本能,你会马上离开。所以你看,对人身伤害、受困和中毒的恐惧,会帮助祖先快速逃离危险,更好地生存。
直到今天,这些危险也会触发我们的恐惧本能,本能地把事情严重化。比如,在经过一次空难报道后,很多人会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数据表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概率,平均只有20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坐飞机出行,安全系数其实相当高。
要想控制我们的恐惧本能,我们就需要计算真实的风险:真实的风险=危险程度x发生的可能性。
除了要学会计算真实的风险,还要了解一点: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可怕,这是因为我们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媒体精心选择过滤过的,而媒体刻意选择那些吓人的信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五、规模错觉
20世纪80年代,汉斯在莫桑比克做医生。那时候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院里只提供生理盐水和肌肉注射。某个周末,他的一个医生朋友去看望他,一个抱着由于严重腹泻变得虚弱的婴儿的母亲前来求助。
汉斯看到后马上给这个孩子嘴里插了根管子,让他口服补盐液。朋友看到后非常愤怒,认为这样做只是为了图省事,应该给这个孩子进行静脉注射。
汉斯向他解释道:“现在的条件只能够这么做,如果给孩子做静脉注射的话会花掉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而且护士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我们不应当对每一个患者都全力以赴,因为这就相当于把应该救多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少数几个患者身上。我要为整个社区的孩子死亡负责,而不仅仅是这些来到医院、死在我眼前的孩子。”
而他朋友则不同意:你的责任就是全力以赴救助来到医院的患者,而你所说的能够在医院以外救助更多的孩子,这只是你一种子虚乌有的猜测。
汉斯不想再与他争执,而是做起了统计数据:
那一年总共约3900名儿童死亡,其中964名被送入医院,被送入医院的孩子中有52个死亡。汉斯所看到的死亡人数,仅仅是他工作范围的1.3%。
在这件事中,汉斯很清楚,医院里给这些重病的儿童输液治疗,只能拯救一小部分儿童的生命。如果能够改善社区的医疗条件,使得痢疾、肺炎和疟疾不再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重大疾病的时候,就可以拯救的儿童就会多得多。
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总是会注意到一个单一的数字而误判它的重要性,总是对单一事件或者看得见的受害者的重要性产生误判。这是我们的本能之一。
媒体也常常会迎合我们这种规模错觉的本能。记者们往往会夸大单一事件、事实或数字的重要性。记者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人们很难无视受到伤害的个体。
为了避免只看局部、不见整体的问题,你只需要关注两点:对比和比例。具体的思考方法如下:
1.永远不要认为单个数字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当你看到一个数字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想到用它和其他的数字做对比。
2.活用二八原则。在一组数据中,通常其中几件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事情的总和。这时请多加注意这些事情。
3.学会使用比例和人均。
六、以偏概全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地进行演绎和归纳。归纳法对我们来说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思维的结构。可是,错误的归纳分类就会导致我们脑海中形成错误典型。
如果你能够持续地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的话,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思维。正确的做法是:
1.寻找同一类别内的不同之处,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
2.注意大多数,注意极端案例;
3.不要轻易把一个类别的特征推广到其他类别。
七、命中注定
有一次,汉斯去爱丁堡的阿尔摩酒店做一场演讲,听众是一些投资经理和他们最富有的客户。他在演讲中展示了过去几十年间亚洲以及非洲国家所获得的令世界震惊的经济进步。
演讲结束后,一位绅士对汉斯说:“我看了数据,我也听了你的演讲,但我认为非洲根本不可能取得什么进步。我在尼日利亚待过,所以我知道这些,这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根本就不允许他们建造一个现代的社会,永远不会。”
这就是人们的“命中注定”本能。很多人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所有的落后都是他们的内在本质造成的,而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然而社会和文化并不像岩石一样不可改变。它们是在持续变化中的。
比如以下这个例子。
汉斯的祖父有七个孩子,他从未为孩子换过尿布,从不做饭从不打扫房间,也绝不会谈论性或避孕。然而他的大女儿却很支持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在1930年就鼓励人们使用避孕套。
当她试图跟父亲沟通避孕的必要性时,她的父亲变得极其愤怒,并拒绝谈论这个话题。他的价值观仍然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
在1960年的时候,堕胎在瑞典仍然是非法的,那时候的人还需要集资去支持女性远渡重洋,到波兰堕胎。但这些价值观已经不被下一代人所接受了。当今的瑞典,几乎人人都支持妇女享有堕胎的权利。
上述的男权主义,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经常听到,但这种价值观并不是亚洲的价值观或者非洲的价值观,这和60年前瑞典的价值观一样,只是一种历史上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这种价值观会自然消失,正如在瑞典发生的一样,这些价值观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很能理解人们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永远不会过时的这种心理,一旦你学会了某样东西,就希望它会永远适用,并且你永远不需要再重新学习它。
这点在数学、物理、艺术等领域可能适用,但是在社会科学中,那些最基本的知识都有可能很快过时。因此,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新的数据,来控制自己“命中注定”的本能。
八、单一视角
手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知识有时候会成为专家的障碍,使他们看不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所有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都是很管用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
1.以多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不要仅仅专注于那些能够证明你的想法的正确案例,而要多与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发现自己想法的不足之处。
2.不要认为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有什么真知灼见
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要保持谦逊。同时也要注意到专家也有他们的局限性。
3.锤子和钉子
当你会熟练地使用某一种工具的时候,你总会尽可能多地使用它。等你花了太多的时间专注于分析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夸大这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请牢记,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是万能的。如果你总是习惯于使用锤子的话,那么请多和那些习惯使用改锥、扳手和卷尺的人打交道。多听听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意见。
4.关注数字,但不仅仅关注数字
没有数字,我们无法理解世界,但是仅有数字,我们仍然无法理解世界。请专注于发现数字背后的真实世界。
5.当心简单的想法和简单的解决方案
人类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简单想法的空想家,而最终他们都带来了可怕的结果。我们应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学会兼收并蓄以及妥协。我们应当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
九、归咎他人
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其他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归咎于人的本能。
当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这种本能往往也会被激发出来。我们通常会认为是某个人、某个团体或某个简单的原因,造成了这一好的结果,而忽略了背后复杂的真相。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这个世界的话,那么你必须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
要想控制归咎他人的本能,你应该去寻找这一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而不是单纯的找一个替罪羊。
十、情急生乱
在情况紧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很多商家打出“只限一天,1折清仓”的口号,就是利用了这项本能。
要想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我们需要做到这4点:
1.深呼吸
当你情急生乱的本能被唤醒的时候,你的其他本能也会被激活,而你大脑的分析能力则停止工作了。请给你自己一点时间和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
2.坚持了解基础数据
如果一件事是紧急且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持续观测。请警惕那些虽然相关但并不准确的数据,或者那些虽然准确但实际并不相关的数据。只有相关且准确的数据才真正有用。
3.警惕那些带有偏见的预言家
任何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有的预测都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应当坚持对预测有一个全面的、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了解。
永远不要只看最佳或最差情形。并且要用这种预测和历史上发生的事实相对比,来检查这种预测方法的准确度。
4.小心过激的行动
尽可能了解激烈行动的后果和副作用。了解这一行动的理论依据。应当稳扎稳打地取得现实的进步,并且在过程中持续观测实施效果。
通常循序渐进的方案,总会优于大刀阔斧的行动。
总结一下,上面给大家介绍了10项思维本能,有些本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框架,有些本能会让我们的感性绑架理性。但这些思维本能都会阻止我们理性思考,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出现偏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