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对孩子教育过度严格不等于能培养优秀的孩子,家长无需追求完美

对孩子教育过度严格不等于能培养优秀的孩子,家长无需追求完美

现在社会竞争力比较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了严格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溺爱孩子只会毁了孩子,可是对孩子太过严格也容易毁了孩子,这并不是在跟大家开玩笑。

严格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要有一个度,物极必反的道理都懂,一旦突破了一个界限,很可能会带来一些坏结果。

同事小丽就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妈妈,她经常会跟我们说:我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努力将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

所以小丽对待孩子一直很严格,我第一次见小丽女儿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才三岁,有一次逛街的时候我偶遇了小丽母女俩,当时我刚好买了不少零食,于是就拿出一袋糖果送给了小丽的女儿,那个小女孩也很开心的收下了,但是小丽立马生气了,怒吼女儿不许吃零食。接着丽丽一把把糖果夺了下来塞给我,然后对我说:实在抱歉,我从来不让她吃零食,所以这袋糖你收回去吧。

当时我看了那个小女孩一眼,发现她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糖果,眼神里满是渴望,只可惜她的母亲已经表态不能吃,我也不可能硬塞,所以就把糖果收了回去。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些父母总是过度追求完美,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严格,但是这样的教育最容易培养“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讨好他人,而忽视自我感受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一共有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满足人类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简单来说就是饿了就需要实物,渴了就需要喝水,这是人类的首要需求,除此之外就是安全需求,就是指人的感受器官要确保在一个安全状态下。

安全需求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点,一种是身体上的安全需求,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安全需求。很多家长只知道注重身体安全,却忽略了心理安全。

前面也提到过,父母过度追求完美对孩子特别严格容易培养“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孩子太过严格,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没有任性的资本,所以只能让自己乖一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讨好父母。

孩子之所以会讨好父母,只因为她的心理状态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被父母溺爱的孩子才会作天作地,而这些孩子拥有的资本就是父母的宠爱,这些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无论再怎么作再怎么闹他们内心都清楚,父母不会抛弃自己。而那些讨好型的孩子心理状态刚好与这些孩子相反。

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1.过度在乎别人感受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特别卑微的人格,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会格外在乎别人的感受,生怕自己哪一点做不好,别人会讨厌自己。

2.不会拒绝别人

不会拒绝别人也是讨好型人格患者最卑微的一点,无论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都很难拒绝别人,如果自己确实没有能力完成别人要求,他们还会为此愧疚不已,内心会时时刻刻担心会因为拒绝别人而被讨厌。

3.社交有障碍

只有平等的关系才会让人觉得愉悦,讨好型人格患者因为实在太过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对待别人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法跟别人平等,别人自然也会觉得不自然,所以无法跟讨好型人格的人交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过分追求完美其实是一种人格障碍,往往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因为父母过分追求完美,所以势必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给孩子的压力也就会越大,这样就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市场上的很多工艺品都特别精美,这背后一定少不了制造者的心血,想要塑造一件成功的工艺品,各个细节肯定都要严格把控,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跟制造工艺品差不多,只要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想当然的优秀,但是孩子是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工艺品,他也有自己的感受以及思想啊。

教育家刘长铭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普通人,当今社会上很多现象说明,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好”。所以这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很畸形的教育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1.家长以及孩子都不需要过度追求完美

正所谓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完美的人,如果家长以及孩子过度追求完美,只会离教育的初衷越来越远。

我相信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每一位父母内心都会由衷的希望好好的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之后,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自家的孩子平平无奇,这个时候父母就容易陷入一种焦虑状态。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父母对孩子的爱开始变质,父母对孩子的爱开始有了条件,只有孩子达到父母心理预期的时候,父母才会表达孩子的爱。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家长没必要过度追求完美,也不需要为孩子将来感到焦虑,只需要做好现在的事就够了,没必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2.学习上严格,生活上宽松

学术是严谨的,容不得一丝马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一点是好事,但是在生活上必须要对孩子宽松一些。

随便上网上一搜就有不少未成年人自杀的新闻,在这些未成年人中,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是因为压力过大,因为实在难以忍受,所以才会决绝结束生命,结束这一切痛苦。所以父母必须在生活上对孩子宽松一些,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爱,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孩子才会容易更自觉,因为他不舍得让父母失望。

总结:过分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种偏执性人格,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标准,只要孩子尽量而为,做到无愧于心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026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