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正午阳光每次拍剧吧,都要把一个朝代从服饰到制景的还原个遍。
这次《清平乐》的上线,又让很多观众纠结,想看帅哥吧,但是帅哥一开口就听懂他说啥…不过王凯的台词功底广泛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不管多么长的文言文,他都能从容不迫的脱口而出,不过这背后的难处,可能只有演员本人才知道吧。
《清平乐》上线短短几天,播放量就超过4亿,评分也从开播时的7.5上升到8.0
能够收获如此多的好评,与它注重历史细节、台词细节脱不开关系。
瞧着一句句的,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行走的历史书呢。
细节决定成败
《清平乐》原名《孤城闭》,主线是围绕宋仁宗的长女赵徽柔和太监梁怀吉之间的感情线展开的,不管是公主还是太监,历史上都确有此人。
要是真的考究起来,确实像是上了一堂历史课。
在剧中,宋代皇帝为官家,在欧阳修《新五代史·寇彦卿传》中就有记载:
“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
此外,剧中还展现了宋代一些制度特点:
比如对科举取士标准重视作诗而轻视义理的讨论;父母亡故朝堂官员要回乡等。
剧中展现的多为朝堂之上的事情,毕竟是一部权谋剧,若想要真正的了解宋朝,那还是要去到市井小街上,在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背景下,宋代城市“谣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谣谚”字面意思,就是歌谣和谚语。
在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并称,但两者还是略有区别。
古代的歌谣是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常常表现为韵文的形式,谚语同俗语相近。
宋代——谣谚
两宋时期的谣谚较为丰富,几乎每个阶段都有流传的版本,其中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及历史重大事件,当然也有皇家秘闻。从现存的谣谚来看,宋代城市的谣谚数量要多于乡村,毕竟京师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舆论中心,信息传播都异常活跃。
《宋辽金元歌谣谚语集》录有两宋谣谚570首,其中歌谣151首,谚语419首……这要是一首首看下来,真的要疯……可见古代人的八卦之心也不小啊。
谣谚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反映社会事件的同时,也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因为大多谣谚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两宋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朝廷鼓励上书言事,有“不以言罪人”的传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这种敢怒敢言的风气让很多民众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也带动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虽然国家常常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也堵不住民众那快嘴,宋代统治者常常放低姿态,采取一些亲民的举措,来让皇室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宋太宗李寿王为太子后,百姓皆歌呼曰:
“吾帝之子,年少可爱!”
什么国家大事、奇闻异事、家庭琐事和皇家秘史都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少宫廷秘闻和贵族私事都在民间传播,“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就涉及光宗与孝宗两宫之间很少来往的宫廷密事……
感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翻《宋辽金元歌谣谚语集》。
宋朝——市井
《清平乐》还原了宋朝的市井生活。
在很多物件、食物上都下了功夫,如梁家婆婆做的蜜饯梅子雪花糕、糖渍梅子馅儿的千层酥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朝市井文化:
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妳房、肚肱、鹑、兔、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枣糕、澄砂团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之类。
向晚,卖何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空前高度。
北宋末年汴京的户数多达26万!
民间谚语云:“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浙辜负口。”
“长安”指代汴京,汴京自古壮丽无比,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大开眼界,宋代百姓追求感官娱乐,以游览、饱尝四海珍馐为人生乐事,南宋时期商品经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临安城近百万家商铺,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都十分发达。
宋仁宗时代中国有多富裕,从人口总数就能看出来,唐朝贞观之治,全国人口为300万户,开元盛世,也才800万户,但宋仁宗死去那年,全国人口数量达到1246万户,远超唐朝盛世。
《韵语阳秋》记载:“俗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指扬州天下之乐国。
宋仁宗——菩萨心肠
王凯在《清平乐》中饰演宋仁宗,而提起宋仁宗,相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狸猫换太子”的典故就是出自宋仁宗的母亲;被包拯的吐沫星子喷脸的也是宋仁宗;而苏东坡、苏洵、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人,或是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名臣。
把中国推向世界的两大发明:活字印刷、罗盘(指南针)也是出现于仁宗时代。
1063年,在位41年的宋仁宗去世,消息一传出,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像洛阳这样的大城市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辽国给了宋仁宗最高礼遇,为他修建衣冠冢,里面装有宋仁宗生前赠送的服饰衣冠,北宋更是准备了最高规格的国葬,在今天河南巩义杜甫路一带,为宋仁宗选好的陵址,陵号为永昭陵。据说当时拨款150万贯宝钞,丝绸250万匹,白银50万两,征用民夫4.67万人,修建了当时北宋最豪华的帝王陵。
何为“仁”?
仁,就是谨慎和仁厚,谨慎不等同于忍,而是在于要知晓自己强大,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民众,官家的旨意是可以决定百姓的祸福。受历史局限,宋仁宗也难以避免专制统治者所具有的弊病。但“仁政”是我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仁”为谥号也是对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最高评价。
“为人君,止于仁”。
怪不得清朝乾隆皇帝,平生十分自傲,除了佩服他爷爷康熙以外,只服两个人:
一个是唐太宗,另一个就是宋仁宗。
结语
现在打开《清平乐》像历史课,就连打开《清平乐》官博都能看到生僻字的科普和历史小知识,真真的是全方位发展啊,不得不说这剧确实下了功夫,就看看观众好不好学了。
只能说《清平乐》也不算是古偶剧,从剧组放弃了白话版台词就看出他们有野心,是要做一部留得下来的好剧。另外演员要符合历史展现宋仁宗“仁”君本色,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可能就没有我们以往常见帝王霸气,但这就是他的特色。
通过一部剧能够学习到很多,这就够了。
特别是看剧中那些行走的“背诵全文”大文豪们和他们不为人知的小故事确实很有意思。
果然,古装剧是我国独一份儿的宝藏!
文原创,图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3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