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疫情期间的真假努力你看得出来吗

疫情期间的真假努力你看得出来吗

01,何为“假努力”?

“假努力”的定义我是引用的,因为我概括不太出来。也就是你表面很认真学习,可实际什么也学不进去,或者说你确实很认真努力地在学习,可方法不对,最后导致收获得并不多,效率非常低。按照我的理解,通俗易懂的就叫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或者说心理安慰罢了。

努力的真谛

02,我是高校学生,我以我身边的例子来引证“假努力”,方便更好的理解。

(1)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你有没有发现,在最开始实行线上教学的时候,主观心理上是想要学到更多的新知识,而实际上又会因为作业多任务重、或者长时间观看屏幕而引起的眼睛乏累,肩颈疼痛等等客观因素而放弃网课学习。

这种放弃,要么是完全的放弃,每天一到上课时间有签到的就签到,没有签到的直接把视频点开就好。时不时去看一眼进度还算好的了。有的时候看都不会去看一眼,等到要用手机的时候才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视频根本就没播放起,故而没有完成当日的该科目学习任务。

网课学习

这一次呆在家学习的时间又足够长,就有可能恢复一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所以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有所延迟。另一种就是主观原因上的放弃,给自己打心理战。像我有想要学习的心但却不能够坚持?

在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学习,一边可能会弹出一个QQ或微信消息,或者是微博等实时热点的推送,一边在又在网课学习,大多数人来说这完全是不能够的。所以最终向网络,向手机等娱乐工具妥协,这就是主观上的放弃。

其实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假努力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以及心理战。往往一个事情越容易,一个人有可能越自信,就越可能一心二用,而耽误了重要的事。

(2)疯狂抄PPT和笔记。我们大学以来,专业的学习确实很繁重,感觉各科的书都是泛白的、乏味的、厚重的。往往枯燥的学习,没有动脑就会造成假努力。笔记本做的很满,PPT抄的很多,然而最终成绩还是不好。可能传统教育模式承认这种勤奋努力的态度,但实际上却又以分数成绩论英雄,如果你既勤奋又考得好,那你就是大家的榜样;如果你是勤奋没有考好就有可能会是大家私下的谈论对象。

其实一个人的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在于学习方法,不管是你用超前的思维导图,或者说各科的另类是你的学习方法,还是普普通通的写笔记,最终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就像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一样,如果不尊重这个科学规律,那么那个记忆效率就很低。

记笔记

(3)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个现象就主要表现在不能够厚下脸皮向老师请教到真才实学。像我们平时去请教问题,往往都会闹着胆子去的,当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有经过大脑太多的思考,一直答应“嗯嗯嗯、是是是”,即便是老师主动问我们听懂了吗?我们也会可能由于面子说听懂了。

请教老师

(4)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如高考期间。这类现象主要表现在想要短期内想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人。就像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了要到高考的最后时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每天傍晚睡得很晚,午觉也不怎么睡,而盲目地去学习。

而且往往也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一种极其自信的乐观态度,所以我们就认为我们做的是对的,其实这根本就没有遵循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都没有打牢又怎能够提高呢?到头来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高考成绩也就不理想。

03,总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认真对待,加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会太差。

其实,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认为学习方法更重要。你不能照搬别人的学习模式,也不能不加思考的持续自己满心以为正确的学习方式。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而最终学习结果不会对我们撒谎,就好比高考成绩没考入理想的大学,那些运气好的肯定是少数,而平时努力用功,并且能够有一定学习方法的人才是最能干的。

没有学习方法的苦恼


而不是传统的认为你努力,你勤奋就是一种好。学习上骗别人可能很容易,往往是别人看你天天都伏在课桌上学习,但你但自己却很难,因为学习成绩结果不会向你撒谎。


真真假假只有自己能分辨,对于那些有些人学习努力,但实际效果不好的人。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显现,“向分数看齐”的观念,过多关注别人努力就要收到好的结果。另一方面本身可能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面、假象,仅仅是动笔、动手,不动脑的典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316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