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这将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贸易盛会首次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实现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会议决定,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
2003年非典期间,广交会曾尝试推出线上广交会,作为线下展会的补充。当年“网上广交会”达成意向成交2.9亿美元,确认成交7664万美元,占当年44.2亿美元交易额的不足1%。
“这是在非常时期的一个积极的尝试。”【泛家居营销情报】首席分析师、中国企业影响力实验室营销中心主任段传敏如是评论。他指出,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另外两个是投资和消费)之一;广交会一直是我国外贸的“晴雨表”。举办线上广交会,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贸易压力下,中国正奋力开拓更多的贸易渠道,显示出推动全球贸易的决心——此举在减少由疫情带来的巨大损失这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未来,线上展会将藉此机会实现常态化运营。这是我国要积极推进贸易数字化的创新尝试,实现“足不出户就能看展、订货”。此举具有持久的未来意义:来自不同国度的人可以在线上的同一件间会议室里开会,甚至是参观这种展览。5G时代的到来,也许让这种情景不再是科幻,而是快速接入的现实。
而对于线上广交会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段传敏认为,解除线上贸易的一系列不信任、不方便、不真实的因素是主办方要着力的创新方向。线下空间的体验是360度的,直观感受、体验当然会更好;参展人员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随地的做一些质询,交流更方便。对于举办方来说,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应该力求呈现出这样一个全感知的、全视角的空间,同时把握住交易的关键环节,比如说资质、付款的信用担保,乃至跨区域纠纷的解除环节等,从而使我们的国际贸易向着更加便捷、效率、值得信赖的方向发展。此外,本次广交会可以联合阿里、腾讯等专业机构,共同推进全球的平台化建设,打造全球各个版面的线上服务平台。
他建议参展的企业可以参考拼多多、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其实B端的采购跟C端的采购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不过是采购额大,而且是企业间的采购,实际上它关注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产品的可稳定品质。其核心痛点也是一致的——售后的服务是否到位、资金是否安全、信息是否对称等等,无论是从事贸易的企业,还是从事推进贸易的平台,只要能解决交易环节中的所有痛点,就一定能找到创新的方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