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王牌对王牌》,在节目的竞赛环节里,竟然出了一道数学题!
当时沈腾的表情亮了:
最后还是关晓彤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觉得这道题很有意思,题目简化以后就是这样的:
下面图中,从A到B的最短路径一共有几条?
我把它微信发给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外甥,让他也试着解答一下。
“简单”,小家伙信心十足地说道。
没过多久就很肯定地给了我答案:“10条”,并分析了解题过程。
原来,他是这么一条路径一条路径数的:
接着,我把图扩充了一层,之前是2x3的方格,现在是3x3。那如果是这样的图呢?
“啊???”,小家伙直接发来一个惊恐的表情……
我把我的解题方法在纸上画出来,然后发给他:
“咱们可以把每个点有几条路径都标出来看看!”
1.A上方这个点有1条路径。
2.A右边这个点有1条路径。
3.于是A对角线这个点就有2条路径。
4.那么以此类推,到了B点就有10条路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听我讲完,小外甥直呼,“这个方法简单多了!”
而后来补充的那道3x3的路径题,他也很快得到了答案“20”!
你看,就是这样一道普通的路径题:
第一种方法很普通,谁都能想到,就是死算。
第二种方法则简洁高效,利用加法算出结果。
所以说解数学题,不仅要能给出答案,更要力求用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题!这里也就体现出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而学数学的精髓就在于解题思路。如果希望孩子数学学得好,那么请切记一点:
数学的解题过程远比运算结果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学数学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让孩子刷很多题。刷题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孩子对数学得感兴趣,得建立题目背后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好的孩子,只会死记硬背套公式,对某种类型的题目会解答,一旦遇到与它相似的题型就开始抓瞎。而数学思维好的孩子就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比如这个最基本的换位定理:
a + b = b + a
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足够好,充分理解定理,那么即使题目再复杂,比如:
78+84+22+16=?
他也能很快计算出结果:
78+84+22+16=78+22+84+16=200
所以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很重要,而数学思维培养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对数学充满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数学呢?之前看过 Oxford Learning(牛津教育)写的一篇,有关如何提高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文章,文中所提出的几点方法建议,很有启发性!
(from https://www.oxfordlearning.com/make-math-more-fun/)
我把它们大致归结为以下3点:
01 让学数学像做游戏一样好玩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如果让学数学像做游戏一样有趣,那么他们自然会爱上数学。
比如小学奥数里的一道很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
“一共有10只动物(兔子和鸡),22条腿,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
这个问题理解起来真的不容易,也很难一次给娃讲清楚。我记得我当年也是云里雾里转悠了好一阵才理解透彻。而一位家长的做法就很聪明,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秒懂。
他先在纸上画鸡和兔子,这时候鸡在地上有2只脚,而兔子在地上有4只脚:
然后他说:
“我们做游戏啦,每只动物都举起两只脚吧!”
于是鸡在地上就没有脚了,而兔子在地上还剩2只脚。
那么最后地上剩下的脚都是兔子的,只要知道地上还剩多少只脚,就能知道兔子的数量,紧接着鸡的数量也就知道了!
这就是游戏化教学的好处,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数学,简直就是秒懂!
02 让数学和生活相关联
数学知识本身很空洞,但如果跟现实生活关联起来,那么孩子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比如这道题目:
“一共10辆车(摩托车和汽车),30个轮子,问有几辆摩托车?几辆汽车?”
这其实也是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目,不过是换了个场景而已,解法跟上面的题目如出一辙,只是这回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想象力,这么假设:
“摩托车在路上跑着跑着飞起来了,而汽车跑着跑着2个车轮竟然消失不见了……”
你看,数学和生活场景相结合,这对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很有用的!
03 善用教具辅助数学教学
教具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它能更加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问题,也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兴趣。
之前就有位家长在群里问到:
“5岁的小朋友,1+1=2能听懂,2=1+1就是理解不了。给摆了球、水果举例子,依然不懂,这要怎么教?”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用乐高积木来举例子:
取1个2x4的积木,和2个2x2的积木,将2个2x2的积木放在2x4的积木上,长度大小完全相等。
那么2x4的这个积木就可以用上面2个2x2的积木来代替,这就是2=1+1。
所以,孩子学数学,兴趣很重要!而且数学思维也是需要锻炼的,平时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数学化,只有不断去思考,不断去解决实际问题,孩子的数学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本文作者:洛清枫,89后文艺女青年,佛系宝妈。致力于学习和探究幼儿童的早期教育,分享生活中的实战经验。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和分享,同时也期待留言参与讨论。
想读更多实用干货文,请关注头条号@洛清枫)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