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规律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不仅糖耐量正常的人要注意三餐规律,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不然血糖很难控制。
饮食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一环。吃饭方式不正确,当然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而临床医生在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过程中,的确常常发现,患者的一些用餐习惯与血糖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的 4 个饮食坏习惯。
晚餐时间不固定
有许多工作忙碌的糖尿病患者加班到比较晚时间,想起来要吃晚饭的时候可能都晚上 9 点、 10 点了。
而晚上人体代谢速度会减慢,食物消化后所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足够的消耗,最终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及血糖水平升高。
不吃早餐
有糖尿病患者早上时间比较赶来不及吃早餐,想着少吃一顿是一顿,血糖还不会升高呢,可是一测血糖就懵了,比平时还高两个点,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 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反应
☞ 肝糖原分解
☞ 不吃早餐的同时,易漏服本应随餐服用的降糖口服药
☞ 不吃早餐的饥饿感会导致全天总摄入量过高
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
有的人习惯吃饭吃得很快,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并且感觉自己根本没吃多少……然而血糖是不会撒谎的,有时候明明感觉自己吃的不多,那血糖仪一测,餐后血糖偏高!
实际上,进餐速度快的人血糖也更容易升高。
一方面,进食快的人更难感觉到饱足,所以容易吃得更多。
另一方面,吃太快的人,血糖升高也更快。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本来就不足,如果吃饭速度还快,就更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约15~20分钟吃完;午餐、晚餐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
一口菜,一口饭
中国人的餐桌上,常常会出现下饭菜,用筷子夹上一口下饭菜,在配合香喷喷的大米饭吃进嘴里,那叫一个香。
但这种吃饭方式其实并不健康。
2019年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召开的年会上,时间生物学家 Courtney Peterson 就公布了最佳的吃饭次序——先吃优质蛋白和蔬菜,最后再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
这样的吃饭顺序能够降低胃肠负荷,同时也能让胰岛素有时间来应对因为进食而升高的血糖。
总结
☞ 三餐规律,早餐一定要吃!
☞ 先吃蛋白质和蔬菜,最后再吃主食!
☞ 别吃太快!
温馨提示,如果糖友发现自己的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总是波动、难以控制,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些就餐坏习惯吧。
— END —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王嘉译
编辑丨吴文可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三诺讲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