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空头沽空港币,互换协议被误解,CashOut无人响应

空头沽空港币,互换协议被误解,CashOut无人响应

根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8·16当天,有网友统计,仅有二百多万港币被取出。

这场挤兑潮没能发生,与香港金管局对外界质疑的及时回应,有直接的关系。

香港,一名游客在自助机上兑换港币(资料图)。 (IC photo/图)

这是一场没有发生的金融战争。

2019年8月11日,一位名为“阿树”的网友在Facebook上发帖子,称香港银行的结余只有500多亿美元,如果有两百万人每人取款25000美元,就能把香港的银行给取空,到时,香港金融的信用就崩塌了。

他将这场“金融抗争”命名为“816CashOut”,也就是在8月16日这一天集中去银行挤兑现金。

不过,并没有太多香港市民加入其中。8月16日这天,香港的各大银行并没有出现挤兑潮现象。这一场“金融抗争”无人响应。

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其实来源于美国对冲基金海曼资本管理创始人凯尔·巴斯此前的言论,他曾说过,香港448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只有约570亿美元可以动用,所以,一旦集中挤兑,就有可能击垮香港的银行体系。

凯尔·巴斯这个言论曾被香港金融管理局及其他分析机构斥责漏洞百出,不具备可信性,但依然有人信以为真,并以此来发动抗争。

值得注意的是,凯尔·巴斯在推特上非常活跃,经常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最近几个月的推特内容大部分关于香港。而作为对冲基金的负责人,他也一直扬言要做空港币。

“大空头”唱空

与中国大陆不同,香港并没有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局发挥着类似央行的角色,港币的发行则由渣打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来完成。

香港实施的是“联系汇率制度”,也就是发行银行如果想要发行现钞的话,需要以1美元兑换7.8港币的比价,事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

这一次去银行挤兑的号召,就是在外汇基金上做文章。

2019年4月,凯尔·巴斯发布了一封致投资者的信,最先被《华尔街日报》所披露,他将这封信的标题起为《香港无声的恐慌》,对应已经开始的游行示威活动。在信中,他认为香港汇率制度的崩溃危在旦夕,香港正坐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定时炸弹上。

他认为,香港金管局在过去一年已经使用了80%的银行体系的储备,一旦这个储备归零,香港的银行体系就会崩溃。

而近期香港的动乱、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人将资金从香港撤出,这也会加剧香港银行体系的风险。

这不是凯尔·巴斯第一次做空港币,2016年,他曾经要做空包括港元、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但并没有成功,并且由于人民币的反弹,使他的公司在2017年出现了19%的亏损。

凯尔·巴斯在金融界被称为“大空头”,也就是以做空某种资产来获利,这引起不少监管、政府部门的反感,同时这些“空头”们的做空手段,有时也会引起金融界的动荡,但他们的这些手段并不违法,只是利用了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2015年底,美国电影《大空头》的上映,让国内不少人对“空头”有了了解,该影片讲述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几个“空头”以做空美国楼市来获利的故事。而在原著小说《大空头》中,凯尔·巴斯的一些故事也被记录了下来。

CashOut无人响应

在凯尔·巴斯向投资者发布的信中,他提到,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香港的外汇储备最少应该达到4950亿美元,但目前香港的外汇储备仅有4360亿美元。在他看来,更为严重的是,在香港金管局报备的外汇储备中,只有570亿美元可以使用。

凯尔·巴斯的言论发布后,一度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讨论。2019年4月份,香港金管局及时地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香港金管局称,凯尔·巴斯忽视了《外汇基金条例》中容许外汇基金用于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稳定的规定。根据金管局的数据,截至4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为4364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而截至3月底的外汇基金总资产,则达到了4.17万亿港币。

同时,香港金管局还认为凯尔·巴斯错误地使用了国际基金货币组织的外汇储备公式,他所说的公式只适用于新兴经济体,并不适用香港这样的成熟市场。

在开始做空港币之后,凯尔·巴斯在推特上变得更为活跃,他最近几个月所发布的推特,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涉及中国政府和香港。

8月11日,在网友阿树发布“816CashOut”活动号召后,不少网民在香港本地社交论坛上呼吁大家在8月16日这一天集中到银行里去取钱。这一度引起香港本地媒体的关注,而财政司、金管局也给予了重视。

在8月1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将可能出现的挤兑潮问题抛给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陈茂波则回应,香港的银行非常稳健,流动资金非常充裕。

最终,“816CashOut”活动无疾而终,银行挤兑潮也没有出现。根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8·16当天,有网友统计,仅有二百多万港币被取出。

被误解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场挤兑潮没能发生,与香港金管局对外界质疑的及时回应,有直接的关系。

凯尔·巴斯对港币的做空计划发布之后,一些制造混乱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有人为凯尔·巴斯的言论努力地寻找“依据”,称香港金管局将外汇储备中的4000亿美元借给了中国大陆,并且一直没有返还。

针对4000亿美元借给大陆的传言,香港金管局8月6日在Facebook上发表文章《港元人民币货币互换之迷思》进行回应,并在8月15日发表了该文章的“进阶篇”,再度回应。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回应文章,将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借给大陆并且没有归还是“绝无此事”的,并且称香港4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审计署及其他独立核数师严格审查,同时《外汇基金条例》也明确规定它的使用途径,绝对不可能存在乱用和挪用的情况。

香港金管局也详细解释了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也是外界误解将4000亿美元借给大陆的主要原因。

2009年初,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互换协议,该协议是2008年底宣布的一系列支持香港金融稳定措施中的一项。其后,双方多次续签协议。2017年11月份时,双方又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4000亿人民币。

香港金管局称,签署互换协议,主要是为离岸人民币结算时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情况所提供的一种流动性安排,目的是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序运作,央行除了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之外,还与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央行也有签署。

根据金管局的解释,互换协议是为了应对市场流动性的需要,通常是在市场紧张时动用,所以使用时市场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敏感性,金管局也不会透露使用细节。

同时,金管局还表示,此前,互换协议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备用状态,现在并没有被动用,而之前动用过的额度也已经悉数返还。并且即使有额度被动用,一般也是短期使用,到时双方各自互换本币。

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0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