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不到极端环境下,是不太可能会拿战友的尸体当掩体的。即便做了活下来的人也会长久地生活在愧疚之中。
拿敌人的尸体来当掩体,内心或许还能接受。但是对于那些朝夕相处、性命相托的战友,在个人情感上还是有一个障碍。
然而这些在战争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战争了残酷的时刻,活下来成为了唯一目的的时候,这种事情便可能发生。
特别是很多阻击战,面对敌人飞机大炮数轮攻击之后,土木结构的掩体早就为之不存。但是敌人的攻势,却不会停止。战争间隙,守军必须及时修复掩体。
这个时候,只要能堆高阻隔的东西都是掩体材料,根本没得选择,更别提能达到多高的防弹级别了,因为有总比没有强。
事实上越是炎热的环境,尸体绝非是掩体的理想材料。因为尸体很容易腐败,而且招惹蝇虫,甚至引发疾病。子弹也更容易穿过尸体。所以反而是战争间隙,把尸体“清理”出阵地。
而在零下几十度寒冷环境下,冻硬的尸体则是“天然”的掩体,防弹效果也更好。
上世纪40年代,在东北某著名英雄团在某次阻击战中,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阻击敌人6昼夜,几百次进攻,敌人在阵地前丢下6600多具尸体,全团打完阻击还剩18人。战争结束后,原来简易的土木结构工事早已不再,而是堆得高高厚厚的冻僵的尸体铸成的工事。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人性总是闪着光芒的。
2014年,河南省通许县城关镇东水沃村的抗战老兵贾善明首次对媒体披露了当年自己在南口战役中,拿战友的遗体当掩体,保全了自己。多年愧疚伴随了一生。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0165.html
赞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冯小刚1942背后的故事
« 上一篇2020-04-11 21:48:19
张作霖的姨太太们为何在他死后,齐齐选择了余生守寡不再改嫁
下一篇 »2020-04-11 22: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