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你还在追着孩子喂饭吗?了解孩子的"内在驱动",才能更好把控

你还在追着孩子喂饭吗?了解孩子的"内在驱动",才能更好把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是越来越烦恼,越来越担忧,甚至为了孩子教育开始愁思不断。父母纷纷表示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熊了,总是不会主动去做事情。孩子总是要靠父母来催着逼着在后面追赶着孩子才会去做,每一次父母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孩子都是不为所动的,都是需要父母去爆发着很大的情绪才会去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还是拖拖拉拉,不情不愿的。


父母纷纷表示自己原本的脾气,因为教育孩子而变得暴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变成另外一个人。父母纷纷都被孩子的教育给折磨疯,父母表示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没责任的,孩子总是会比较欢腾,活跃太过于拖拉。每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我在背后催着赶着就连吃饭都是父母要追在他们后面喂,每次写作业都是父母催着吼着去写作业。现在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父母去催促,具体性只有父母催促提醒后孩子才会去做,缺乏了能动积极性以及内在驱动力。

一:孩子缺乏内在驱动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的事情过于包办

父母对于孩子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溺爱的,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非常爱护孩子,不让小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也不想让孩子去任何做任何事情,所以父母在小的时候就会帮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决定好。孩子的事情都是不需要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就帮孩子做好了。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过于包办,使得让孩子认为所有的事情并不是自己需要去做的,而是父母的事情,从而在认知上导致了孩子缺乏了内在驱动力,使得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没有主动性以及负责。

2、父母过于外部驱动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也会使得孩子缺少内在驱动,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过于满足,对于孩子做事情,父母总是喜欢用外部驱动驱使了孩子,父母总是在生活中用条件去换取孩子主动做事,父母总是用交易的方式去支持孩子做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了孩子需要条件以及外部的驱动,才能够去做自己的事情。父母用奖励的方式去驱使孩子做事情,告诉孩子做完事情后会对其进行怎样的奖励,长期之下就会使得孩子内在驱动力被外部的驱动力所取代,会降低孩子内部驱动力。导致了一旦没有了外部驱动力,孩子就不会主动的去做事情。


父母之前对孩子过于安排过于包办,使得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孩子只认为这些事情是父母的,是别人要求自己做的,而并不是自己的事情,使得孩子会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负责,没有自主,缺乏了主动性。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缺少内在驱动力,使得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能够主动去做,从而导致了父母在教育上,孩子在发展上发生了阻碍。缺少内在驱动力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叛逆,不会为自己的事情而负责,父母要懂得去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二:内在驱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1、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内部驱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的积极性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内部驱动力是指孩子能够唤醒自我,对于自己的事情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孩子有内在驱动力的话,对于自己的事情能够积极主动,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孩子做事情就会比较积极主动,提高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有高的积极性会使得孩子做事情事半功,减少很多阻碍。


2、为自己负责

孩子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就会使得孩子能够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能够自主的去做事情,不需要别人为自己的事情而承担,孩子就会主动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打算的安排,能够独立的思考自己的事情。内在驱动力能够增加孩子主人的意识,能够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与态度,都能够寻找到自己所发展的方向,而不会跟着别人的方向而发展。孩子懂得去寻找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会去坚持内心所想要的东西,会对自己的未来和发展负责。

3、有自己的追求

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存在能够让孩子有自己的追求,不需要总是活在父母的安排以及他人的影响下,孩子能够对自己未来有目标,有追求,能够知道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对未来有一片光明。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所想要的目标,有追求,有理想,不会麻木的生活。孩子对于自己的追求有思考和讨论,能够勇敢的去追逐自己所想要的目标,并能够付出行动,这样能够让孩子发展得更大,获得更大的成功,让孩子更加优秀。缺乏内在驱动力的孩子,往往对于自己的生活是麻木迷茫的,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和看法,一生将会变得很是平庸。


父母要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孩子内在驱动力,要对孩子内在驱动力进行重视,从而进行培养,不要让孩子缺少内部驱动力,不要让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与负责。同时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深刻反思,不要对孩子做过多的安排,不要总是去包办孩子任何事情,这种行为并不是爱孩子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内在驱动力越来越少。要懂得去对孩子的内在渠东路进行把控,让孩子有内在驱动力。

三:如何对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进行把控

1、懂得适当放手

父母在生活中要懂得去放手,要放手孩子的生活,不要总是对孩子的生活过于掌控,父母总是强制的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生活过于包办。父母应该懂得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去为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负责,父母要懂得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自己去完成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


2、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父母要懂得去给予孩子一个安静的时间,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事情进行反思与思考,父母不要总是去忙于将孩子拉入繁忙的世界当中,总是为孩子安排很多事情,让孩子忙于,事情当中。父母要懂得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有独立思考,不要总是强制地介入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事情进行过多的参与。

3、适当放养孩子

父母要适当地放养孩子,父母不要去管孩子,不管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敷衍,父母也不要去管,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作业没做或者饭没吃,就去教育孩子,父母不用理。父母要适当地对孩子的事情进行漠视和不上心,要随他去,让孩子去承担后果,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带来的后果。孩子在这过程能够对事情进行一个体验,能够了解到一些事情是自己去做,是自己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而不是其他人的,这样自然而然就锻炼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现在父母都是在孩子后面追着赶着孩子去做事情,总是督促着孩子干这个干那个,父母家总是本末倒置,总是将角色互换。父母要认识到事情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不需要父母总是在后面赶着孩子去做事情,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主动。


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对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要激起孩子主人意识,要懂得去主动做自己的事情,而并不是总是让父母来催促着孩子做事情。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内在驱动力,要对孩子的内部驱动力进行把控,从而让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做事情,不会成为被动。

我是斑马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85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