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果说话,我这offer也算是证明了一把,“坏学生”搞学术也能很认真。
#1
出来混,有些东西早晚都是要还的。
我是北京职高毕业的,上学那会儿打架早恋什么都干就是不好好学习,当时周围所有人对学习不好的学生都是带着偏见的,于是我就被划成了典型的“坏学生”。
按电视剧的剧情,男主要是这样就会努力证明自己,奋发图强之类的。可咱也不是电视剧男主啊,被别人否定之后就会开始自我否定,也就产生了这种恶性循环,你说我学习不好,那就偏不好给你看。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读完职高然后就直接踏入社会了。
这些年,我干的工作还挺多的。但要说具体是什么原因促使我突然想搞学术了,那得提起我的上一份工作。我上一份工作是“走后门”进了一家外企干跟设计有关的岗位。
在外企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海归或高知分子,我当时确实是感觉到了一点差距。再加上我们领导是外国人嘛,每次开会都是用英文(我听不懂),于是我只有等会议结束去问他的助理有没有分配给我的任务,说实话这种感受还挺受挫的。
而且感觉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人工智能时代也快来了,之后自己还能做什么呢?产生危机感之后我就开始自我剖析了,总结这些年工作的经验,看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最后总结到了设计上。
我当时认识了一个清华建筑系的哥们,他给我指了一条路,出国留学。正好他有同学在一家留学辅导机构当老师,我二话没说就把他那位同学约出来了。
也算是特别幸运,没被人忽悠,一来就来了汉艺,可以说是少走了很多弯路。来汉艺之后就跟老师聊了很多关于我的事儿,结合我的爱好以及适合的方向我们就敲定了建筑这个专业。
我从决定出国再到来汉艺以及确定专业整个流程下来,是一气呵成的,中间连喘气的时间都没留,这也能看出我对留学的重视了。不过拿到格拉斯哥和考文垂的offer其实还是有点超出我的预期的,也是没想到自己虽然年龄上来了,但潜力还是有的。
年龄从来不影响我“年轻”
#2
越是零基础越要谦虚好学。
这是我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本身就是一个爱社交的人,来汉艺之后也充分发挥了自己自来熟的这个优势。
比如我有一个软件问题不会,看到有谁路过我就直接拦下来问,“同学来,考考你,要实现这种效果的话你该怎么操作?”不得不说,这种“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方式确实为我解决了很多小问题。
但是,零基础学员只靠求教同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当时也是跟着汉艺建筑学部的老师们走了个遍。比如跟左老师学软件,跟刘老师学手绘等稳扎稳打过来的。基础坚实的好处在我做项目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所以这一步真的还挺关键的。
同学别走,我来考考你
为了打基础,我还参加了一个关于建筑专业的手工模型夏令营——“红色预警”。这个夏令营有多牛,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这一个月把大学本科4年的精华都学到了。
在夏令营除了对建筑的基础知识有了体系的认知以外,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小组合作的形式。当时我的partner已经在伦艺上了一年学了,暑假看到这个夏令营,对手工模型制作很感兴趣所以就单独报了夏令营的课。
暂停截图我的作品
在合作的过程中,我除了学会做模型之外,更多的是学会怎么跟同伴交流想法,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这对未来去国外学习还蛮有帮助的,算是提前适应了国外这种教学方式了。
而且在夏令营的时候经常是熬夜做作业,我真的是很久没有这么用功过了。
也是那些在汉艺待到凌晨的日子,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关于设计的问题。比如老师教的是固定的东西,设计是要结合自身的体会和想法去创造的,但之前其实不太明白,我是边发呆边琢磨,才悟出来的。
别看我姿势像大佬,实际还真不是
所以我觉得夏令营对我的帮助是真的很大,如果说有跟我一样零基础的学员的话去参加夏令营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短时间内各方面技能都能得到提升,也算是一条小捷径。
#3
在汉艺的收获真的比看起来更多。
最直观的当然就是作品集和offer,但我心里清楚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比如我没想到自己能做出这么多完整的作品,也没想到能通过设计去表达自我、甚至是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毕竟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设计只是为了好看。
我这搞手工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说起我最喜欢的项目其实是徐老师带我做的一个建筑模型。这个项目的灵感起源于我从新闻中看到西双版纳的人象矛盾挺严重的,大象侵犯庄稼-人们猎杀大象-大象再进村报复。
当时觉得这个问题还蛮严重的,就来跟徐老师探讨,我们就打算做一个“自卫式建筑”。关于大象有一个冷知识,大象害怕蜜蜂。我们就想到建一个养蜂建筑,通过某种化学物质来控制蜜蜂,当大象要来袭击村庄的时候就把蜜蜂放出来。这其实就是一个人与蜂共存的建筑。
一方面通过养蜂可以缓解人象矛盾,另一方面蜂蜜这些产出也能拉动当地的经济,我自我感觉这个项目还挺有深度的。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徐老师建议我每个项目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这样作品集看起来更多元,考官也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这个大象的项目就做了一个手工模型,其他的项目有手绘、装置、建模等等,确实还蛮多元的。而且我还有一个项目是结合了自己的音乐专业做了一个音乐建筑,也算是尝试了跨界。
在汉艺玩儿音乐
格拉斯哥的考官面试我的时候不停的说我的项目interesting,我当时有点紧张,人家夸我我也没听出来,而且我面试还穿西装打领带,考官倒是特别随意,一对比显得我有点傻似的。(好在offer给我了,不然还真是有点丢份)
最奇的是,面试结束后我跟徐老师说了面试我的考官是谁,结果徐老师和我的面试官认识(徐老师是格拉斯哥毕业的)....
留学圈果然是一个圈,到头来都是自己人呐。
这样看来我能拿到格拉斯哥的offer也算是有徐老师这个圈内人的加持?那我还真是遇着了。
最后要是给其他和我一样零基础的同学提个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学做作品集,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而不是刻意去迎合考官什么的,不然很容易掉进陷阱里什么都得不到。
别的不要想太多,咱尽人事听天命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至少努力过不会后悔,甚至还有可能拿到超出预期的奖励,这笔买卖比你想象的更划算。
最后,献诗一首
若有更多艺术留学、保研或作品集相关问题,可私信康石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