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机构不开门,孩子只能宅在家。
这时候,家长走上了实操的一线。
如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
让孩子在康复之路上不掉队,
IN+FAMILY家庭计划(点击了解更多)为解决这个痛点而生。
四大服务涵盖家长成长的方方面面:
1
一对一实时指导
家长与孩子进行桌面教学时,通过手机视频与治疗师实时连线,家长同时佩戴蓝牙耳机。实操进行时,治疗师通过耳机对家长操作的关键点进行简短提示。25分钟实操结束后,治疗师就家长刚才的操作进行点评,并对未来的教学项目提出规划,对如何提高孩子的常规提出建议。
2
一对四小组讨论
通过对孩子的能力评估,四个能力相近的家庭将同时参与每周一小时的小组讨论。每个家庭15分钟操作展示及治疗师点评时间,剩下的45分钟里,可以旁观其他三个家庭的督导情况,从别人的案例积累自己的经验。
3
督导答疑
ALSO·IN督导团队每周搜集所有参与IN家庭计划的问题,有主题地寻找共同点,进行集体答疑。在问题中启发家长思考,举一反三,真正教会了家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系统
每周提供给家长依据孩子能力及匹配课题目标的家庭作业,帮助持续不断地评估孩子,帮助孩子设置更精确的、可执行的训练计划。
上周,IN+FAMILY家庭计划开启首次督导答疑,ALSO·IN总督导郑甜甜老师上阵,小编潜水在直播现场,捞取了如下5个实操中普遍存在的精选问题,作为周末福利奉献给大家,希望也能解开你的困惑。
01
孩子在做桌面卡片任务时,不看卡片一直盯着家长看怎么办?
干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对桌面多一些关注,比如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把奖励物放在桌面上,孩子就得低头去拿,增加看他看桌面的次数,他看桌面的同时看到的是奖励,看桌面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他不看卡片,是不是因为任务太难了或者是别的情况。如果发现他有一些时候会看,任务难的时候不看,可以降低任务的难度。如果孩子面对所有的任务都更喜欢盯着家长,不看桌面,也许任务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他觉得很自信,就随手去指,这种情况家长要辅助他去看,然后强化他。比如拿他的手指一指卡片、指一指桌面,让他关注到卡片和桌面,再给强化。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并不是想让孩子看桌面,而是想让他看教具,那么,可以把卡片举起来,或者在练习命名、配对,拿一块小黑板,在过塑的卡片背面贴上魔术贴,用粘贴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经过这样的练习,如果孩子能看得不错的话,可以试试将卡片放得越来越低,偶尔放到桌面上,这时孩子知道自己要看卡片了而不仅仅是桌面。
02
孩子老是自行纠错(先碰一下错的,再马上拿对的),要如何解决?
一种情况:如果孩子每次自行纠错很迅速,且都能拿对,说明这个项目他是会的,只是太着急了。另一种情况,孩子碰了错的,家长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孩子这时候察觉到变化,重新去拿,这时候有可能有蒙的成分在。
针对前一种情况,因为太过着急,不懂等待而随便去拿,家长可以提前肢体辅助,比如先呈现卡片,然后家长扶着孩子的两个胳膊发指令,找找苹果,再扶着他的手臂指向苹果卡片,等两秒之后再松开。或者把桌子离孩子远一点,这时候孩子得向前走一步才能去指卡片,这个过程他就会去关注观察寻找了。
针对第二种情况,孩子不会的课题,家长要辅助他找出正确的,不要让他自己随意去蒙,看家长脸色去换卡片,这种情况要避免。
另外,家长可以做好区别强化。如果孩子先指了香蕉,再回来指苹果,我们可以说:“对,这是苹果。”如果孩子第1次直接就指对了苹果,我们可以给他更热情的夸奖和大一点的奖励,做好区别强化。
03
怎样让孩子模仿提问?
让孩子学习提问,需要先考虑孩子的先备技能。
1、孩子是否能使用简单的形容词(红色的、绿色的、大的、小的等)或者句子(我要果汁、我要坐下、我要走、我要玩iPad)提要求。
2、孩子对物品或活动是否有足够的动机。一般来说,平均每小时孩子至少要有10次提要求。这说明他的动机比较丰富和强烈,喜欢的东西多,也愿意去主动表达。
3、孩子是否对于问问题有足够的动机。看到一个东西,孩子会盯着这个东西看,想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来了一个陌生人,盯着人看,对这人有关注和好奇。对于不明白的事物想知道个究竟,这说明他是有动机的。
先备技能具备了,我们可以用以下几张方式学习提问:
- 双人辅助。以孩子不太认识的水果榴莲为例,让第三个人站在孩子身后,小声说:“这是什么?”让孩子仿说"这是什么",第二个人回答“这是榴莲。”
- 微信语音。妈妈给爸爸发一条语言“这是什么?”,播放给孩子听,孩子听完之后仿说“这是什么”,妈妈回答“这是榴莲”。
- 脚本。如果孩子认字的话,可以递给他一张小纸条,让他跟着念,上面写“这是什么”。
04
孩子肯定知道的答案,对于给予孩子的代币,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可否收回之前给予的代币?
对于肯定知道的答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反应,家长要考虑他是不是想要关注,或者逃避下一个任务。如果不是的话,想要孩子回答正确的答案有以下几种方法:
1、提前辅助。让他说出正确答案并且立即强化。
2、给予选择。比如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红色还是绿色?前提是确保孩子不是故意想去获得关注。给与选择是一种辅助,以后可慢慢撤掉。
3、区别强化。当孩子说错的时候,家长不强化,采取忽视的方法,正常纠错。当他第1次答对的时候,给他一个热情的夸奖或大大的强化。
4、使用示范。比如“这是红色,这是什么色?”“这个是苹果,这个是什么呢?”先给孩子一个示范,孩子会因为这个惯性跟着你就答对了。
5、抢答。比如准备10个代币和10个问题,家长和孩子抢答,谁先对谁能获得代币。
总之,要先试过各种不同的强化形式之后,再考虑是不是要使用收回代币这种惩罚,这是我们的处理原则。
05
如何让孩子口语发音更清楚?
提高孩子口语发音的清晰度,要做到如下几点:
1、合理化目标
口语清晰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运动能力是有相关性的。有的人天生精细差,有的人天生跑不动、跳不高,这都是个人能力的差异。孩子口语清晰度差首先我们需要合理化目标,不能强求他短时间发音跟主持人一样标准,只能是在某些音节上提高要求。
找出孩子发音比较清楚的10个声母和韵母,先提高这10个的发音清晰度,或者是找出10个孩子强化物的名称。练习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字数,让孩子说的时候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一个字多一些关注。所谓提高,并不要求孩子达到十分,能达到七八分就是一种进步了。
2、加强模仿
除了口语方面做好要求之外,还有一些曲线救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去模仿你的口型、舌位和牙齿,这个时候让孩子多练习一些大动作的模仿,这样他浑身的肌肉可以被调动起来,也能提高模仿的能力。
精细运动是一种小肌肉的控制,如果孩子愿意去观察你手部的精细并且模仿的话,那么对他去观察口部的细微变化和模仿也是有帮助的。
3、增加口部活动
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可以吃一些硬的、耐嚼的食物,让口部肌肉得以练习。还可以练习飞吻,嘴巴紧紧地闭着,紧紧地张开,嘴部更用力一些。还可以练习吹气,从薄薄的纸慢慢地加厚。还可以让孩子用舌头去顶食物,增强舌头的力度和灵活性。
4、保护孩子的说话动机
我们希望孩子能说得更清楚,而不是增加说话的恐惧感。但如果孩子每说一句话都不行,不行要再说一遍的话,在这样的压力下,长时间得不到强化,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说话动机会。所以一定要定好合理化的目标,不要给他太难的任务,要让说话的过程变得有趣,如果孩子愿意说,说得不太清楚,也可以多给一些鼓励,保护孩子的说话动机。
秋爸爸抖音直播
明晚22:00,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