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育儿过程中,父亲的参与势在必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母亲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陪孩子玩游戏、陪孩子学习、陪孩子吃饭……,却很少见到父亲参与的身影。
难道养育孩子只是母亲的职责,而父亲只需要在外打拼吗?
显然这个说法并不对,但却是万千家庭的常态。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并不能担负起所有育儿责任,相反地有了父亲的参与反而更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再完美的母爱,都取代不了父亲。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的研究也表明:3——13岁的孩子智力处于自我构建时期,这段时期他们对事物没有自己的看法,往往靠模仿父母的行为来构建自我,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的作用,不可缺失。
那么,在育儿过程中,父亲究竟承担着怎样的重大职责?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亲的责任与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应该缺席,母亲主要是作为孩子心灵避风港,父亲主要是作为孩子的游戏玩伴,各自在不同领域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1、影响孩子今后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形成,塑造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
在生活中,母亲多扮演慈母的角色,给孩子展现的多是温柔、体贴、细致的形象,而父亲大都扮演严父的角色,塑造的是威严、刚强、豪迈的形象,无形之中父亲的形象慢慢地刻画在孩子的心里。
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行为模式是男孩未来发展模型的对象,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对于女儿来说,父亲伟岸的形象是影响今后寻找伴侣的因素之一。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往往采取放手的策略,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性格,在今后能够独当一面。
《发展心理学》杂志上曾经进行过一个研究,结果显示:父亲的不良行为会让女儿对异性产生抵触,最终影响今后的婚恋观。
2、影响孩子的道德发展和基本行为判断力,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父亲要比母亲更有威慑力,在道德教育这方面父亲更能胜任,有研究表明父亲缺失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
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母亲更偏感性,而父亲则更偏理性一点,所以在解决问题时父亲的逻辑能力要更强一些,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孩子在学习思维构建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在1976年,Hetherington等人的研究结果就表明: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其自我认同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父亲的作用极其突出,父亲能够帮助孩子从心理上学会独立、控制自己的情绪,习得各种习俗和规则。
3、影响孩子社会化进展,建立孩子的自信感与责任感
促进孩子的社会化主要有四种途径:家庭、伙伴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群体,对孩子的个性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调节行为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母亲更多的是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基本的事物分辨能力,但是孩子对母亲更多的是依恋。
反观父亲在孩子心目中更多地表现为游戏玩伴,能帮助孩子从心理上脱离母亲,带领孩子认识外部的世界,学会独自面对难题并克服它,从而使他们获得自信以及自觉地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4、影响孩子的沟通与社交,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国外一项对25 名父亲离开超过 8 个月的4~5 岁幼儿测验研究中发现,父亲缺失的孩子的人际交往得分要显著低于父亲存在的家庭的孩子。
在人际交往方面,父亲往往要比母亲在行,由于父亲平常多在外应酬,处事更为外放、不拘小节,而孩子每当要玩游戏时,更多的是想到父亲,因而父亲更易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孩子的性格更加乐观开朗、善于沟通。
育儿过程中,造成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父亲角色缺失往往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观方面,父亲自身没能主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客观方面,由于工作原因、母亲的干涉等。
1、工作占用时间太多,无更多精力参与家庭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把重心放在事业上,而在家庭上则更多推给母亲料理,而且时常加班,又因工作压力大,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学者Repetti与Heath的研究也表明,工作中承担更多压力与责任的父亲,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就少;父亲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就越容易对孩子不耐烦,越容易急躁,角色缺失现象也越严重。
2、母亲支持度不高又过多干涉,没能给父亲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母亲多是扮演“全能妈妈”的形象,独自一人扛起了育儿的重任,这使得很多爸爸们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许多母亲虽然在口头上希望父亲参与其中,但实际上母亲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要求父亲应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照看孩子,这不仅不能发挥出一个父亲带给孩子的专属魅力,而且还会导致父亲与孩子之间亲密度降低。
3、父母亲没能认识到父亲角色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父亲总是以为养育孩子母亲一人就够了,自己只需要在外拼搏,为家庭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母亲习惯性地以为养育孩子本就是自己的责任,更何况父亲在外工作压力大又辛苦,就更不好意思麻烦他了。
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系本就要比母亲弱,又加上父亲往往不会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而孩子又因惧怕父亲的威严不会主动与父亲分享心事。
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生疏,进而导致父亲的角色缺失。殊不知父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反而应该多多创造父亲与孩子之间相处的机会,这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育儿过程中,应该怎么让父亲快速地融入其中?
从思想层面,提升父母亲对育儿方面的认知度;从行动层面,父亲向前一步,母亲退后一步。
1、父亲要充分认识自身所要担负的责任,主动创造机会参与到育儿当中
首先,父亲要明白赚钱养家只是你的职责之一,而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成长也同样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父亲的参与,而自己的另一伴也需要你的分担。其次,父亲可以先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并且可以向母亲请教。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不一样的培养方案。
多与孩子互动,比如通过玩游戏、户外运动、讲故事、看动画、画画等方式,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点,引导孩子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母亲要认清育儿并非自己全责,适当放权给父亲,引导父亲参与其中
首先,母亲也要明白教育孩子并非你一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你丈夫的职责,并且要知道有了父亲的参与,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要给予丈夫足够的信任,不要在一旁督促,必要的时候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使父亲在此过程获得自豪感与幸福感,能更积极融入其中。
同时,父母亲可以不时地互相交流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各自明确分工,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在各方面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夫妻家庭之间的和睦。
3、父亲要协调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不要将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庭,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协调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工作而忽略的家庭,留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往往观察比较细致,容易察觉到父母之间细微的变化,所以当有矛盾出现时一定要及时沟通。
4、母亲要多在孩子面前夸奖父亲,为孩子与父亲搭建情感的桥梁
母亲除在情感上表示支持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还要推波助澜,多在孩子面前夸奖父亲,解释清楚为何父亲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你,让孩子明白父亲没有时间陪你不是因为不爱你,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个家,我们应该要多多体谅父亲,不要给父亲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同时也要向父亲传达孩子是需要父亲的陪伴。
父母亲能够认清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父亲与孩子之前的感情定能突飞猛进,同时家庭也会更加和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