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此,这些年农村地区家家户户储备粮食的现象,整体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是依旧还有很多农村家庭保留着这一传统习惯,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村老人。
以我的家乡为例,截止目前,全村100多户家庭中,真正保留着每年新产粮食之后先把最好的粮食留下来的传统的家庭为数不多了,大多数家庭都选择在粮食收获之后,以最快的时间卖掉变现,然后外出打工或者从事其他的生产活动如果平时需要吃粮食或者日常饮食消费的话,大多都是以购买面粉或者大米为主。
为什么还要农民选择储存粮食这个习惯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是一种传统观念的坚守,特别是对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而言。
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国的农民过惯了苦日子,而且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特别是经历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而言,在那个特殊时期,因为粮食缺少导致的饥饿问题可能终身难忘。
虽然我国已经彻底消灭饥饿问题很多年了,农村地区已经不会再出现大范围的粮食短缺或者饥饿现象,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也好缅怀也好,或者是一种敬畏也好,最终都会驱使着他们选择在,粮食丰收之后,一定要把那些最好的粮食储存起来,用作不时之需。
即便这样的担忧已经十几年,几十年没有发生过了,但是他们依旧在内心坚守着这个传统。
其次,对于一些农民而言,储存自家产的粮食往往品质和口感更有保证。
在钟情三农小时候,家里一直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特别是在新产小麦收获完毕之后,再交纳完公粮以及卖掉一部分小麦变现作为生活必须之用以后家人还会精心筛选一些颗粒饱满,卖相较好的小麦作为日常使用所需而要把这些小麦磨成面粉,还需要一道加工工序,而这道工序大多都是依靠农村的劳动力来自己解决,也就是把粮食拉到打面积,也就是磨坊里。
国家临储仓库储粮,已经完全代替普通农村家庭储粮,成为我国粮食储备的最主要形态和方式。
在很多农民朋友眼中,自家产出了粮食,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自己储存下来的肯定是精心挑选后的优质量,而这些粮食经过农家的磨坊眼膜之后,制得的面粉属于天然无污染,无添加的那种,远非市面上所销售的一般面粉可以比拟的,所以对于那些吃惯了自家磨面的朋友来说,自家产的粮食做成的馒头做成了面条最终所带来的口感不是市场上购买的那些普通面粉所能够代替。
展望未来,今后储存粮食的农民会越来越少
虽然这些年还有大量的农民坚持把自家最好的粮食储存起来,但是通过最近这些年的发展来看真正还在这样做的农民数量也在一年比一年的减少。
因为首先从种粮农民的数量来看,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且,如今,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每年的饮食消费量也大不如前粮食如果不大量卖掉的话,储存安全都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如今的农村地区的磨坊数量急剧减少,在我的家乡五年前最后一座磨面机也彻底停工了,如果乡亲们想要用自家的小麦制粉的话,只能跑到几十公里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储存粮食的积极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粮食安全整体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国家粮食储备整体充足几乎不会出现粮食市场供应短缺,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所对国民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文中部分文字/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