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学工作者的金灿荣,时常出现在各大公众场合演讲,在金灿荣的演讲里,他对国际金融市场还有着一定的观点,而中日两国之间的比量一直都存在着。在很多年前日本制造的产物,在中国还有着强烈的抵触心,这就相当于“伤害有多深,记忆力就会有多深”。
金灿荣曾经在节目采访里,还就自己的观点分析日本制造的好坏。金灿荣在节目采访里,还提及了2007年日本政府的一个内部政策,这个政策就是不准日本公司从日本拿钱到中国投资。在中国原来有投资的公司,赚了钱在中国再投资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日本拿出来的钱却不能投资中国,这个钱也只能投资到别的地方。
日本在那个时候鼓励往越南和印度投资,但是在后来的10年,他们发现投资是失败的。在越南和印度的投资失败里,后来他们意识到了2大根本原因,一种是终端市场效应,另一种是集群效应。
所谓的终端市场效应就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产品在中国的制造包括生产,全世界的生产力都出现过剩情况,现在就是谁有购买力、谁就是老大。制造离终端市场越近就会越敏感,当反应越快的时候就越容易赚钱。另一种集群效应也就是产业链不完整,越南和印度这些地区缺少某些零件,所以就算是去了这些地方也没法大力发展。
当日本去越南发展之后,发现某些制造缺少的一些零件,最后还需要跑到浙江去找,中国的一村一品,实际上是做到了零成本、零库存的优势。当日本公司到越南和印度投资失败之后,他们跑回来就骂日本政府。
实际上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好的,虽然国产制造商的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在质量问题上也总是得到质疑,但中国经过40年努力之后也到了创新的重要阶段。最让外企感到中国创新力的就是华为的诞生和发展,西方国家对华为的潜台词就是:这个家伙是怎么异军突起,5G研发一下子超越了我们,暂时站在科技研发的巅峰上。
实际上,中国世界高位制造不仅仅是5G技术,还有特高压、IC、高铁、水力发电,包括水能和矿山机械港口机械等等,这些制造在世界上都占据着不平凡的地位。中国的70年工业化大成功,也包含每一个中国人给出的充分重视,得不到重视就无法看到重要的一方面,而金灿荣老师的制造论,就让很多国人有了看清的一个机会。
在金灿荣老师的制造论里,他认为日本制造商的优秀都是被自己人吹起来的,很多制造都需要中国的一些零件,有的时候日本或许还不如浙江农村。对此言论,大家都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一起分享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