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查账药企“进行时”。
据南都药企发展与合规研究中心记者此前关于“亚太药业”跌停中了解到,该公司表示,已接受过财政部方面的查账,为了解财政部查账相关情况,南都记者连日致电20家被查账的上市制药企业,其中6家已完成检查和正在检查,14家未正面回应。
据南都记者了解,费用支出方面系财政部查账的重点之一,其中南都记者从财务数据中发现,销售费用占比和学术推广支出方面,中恒集团和步长制药支出最高,无独有偶,近期有地方监管部门正对“学术推广”中涉及回扣的问题进行调查。
而有被查账企业高管向南都记者表示,财政部查账或为接下来“4+7”铺路。
77家被查账企业中20家为上市制药企业
据南都记者了解,今年6月初财政部联合国家医保局,发文要对77家医药企业进行穿透式查账。
时隔两个多月后,目前相关药企被查账情况和进度如何?
对此,南都记者在77家药企中,选择了20家已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制药公司(包括生物制药,已剔除以医药零售和医药商业为主业的企业),并在上周和昨日分别致电进行采访了解。
据南都记者搜集数据显示,包括此前表示“已被查账”的亚太药业在内、智飞生物、仙踞制药已经被财政监管部门完成检查,而步长制药、天士力及力生制药(子公司被查)目前正在接受查账,而剩余14家企业则回应为“不清楚是否已经查账”、未正面回应是否已被查账,而在未回应是否被查账的企业中,复星医药和中恒集团(子公司被查账)方面向南都记者方面表示:“会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
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药企费用、成本、收入等真实性,其中在今年8月初财政监管部门对山东步长制药进驻检查时,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党组书记王振东强调,检查要对医药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
费用支出多流向市场及学术推广
在上述提到的财务检查重点内容中,药企费用真实性系财务部门相关检查重点,就药企费用方面,销售费用方面是财政部门和业界所关注的焦点。那么,被查账的上市制药企业方面,其销售费用占比又是如何?
南都记者梳理上述20家上市公司新近财务数据(部分为2019半年报,多为2018年报)中显示,从销售费用占营收比方面,中恒集团销售费用占比为64.25%,奥赛康为61.76%,步长制药、华润三九、景峰医药、豪森药业(上市名:翰森制药)和力生制药销售费用占比超40%。
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在本次查账中,财政部门在检查费用真实性方面,主要系检查销售费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真实发生,包括是否存在以咨询费、会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类发票套取大额现金的现象,是否存在从同一家单位多频次、大量取得发票的现象等。
自步长制药等部分药企,遭相关交易所问询包括“学术费用”等销售费用问题后,药企费用流向方面已成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问题,就销售费用流向方面,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上述20家药企中,除同仁堂、智飞生物、石药集团和安图生物等4家企业系用于团队扩充薪酬开支外,剩余16家企业的销售费用均用于市场、学术推广等,其中在用于市场、学术推广方面,步长制药与中恒集团使用比例最高。
有药企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药企高额的销售和推广费用,尤其是高额的学术推广方面,有可能为回扣提供了灰色空间,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海南中和药业就曾出现一年开“学术会议”2676次。
不过,南都记者留意到,关于学术推广费用支出,近期成了卫健部门所监管的重点,南都记者发现,近期北京大兴和西城区卫健部门,就先声药业、阿斯利康及默沙东(均不是被查账药企)就利用“学术推广”涉嫌对医务人员回扣进行调查,截至发稿前默沙东和阿斯利康并未向南都记者回应,而先声药业方面则表示“目前正在等待调查结果”。
或为“4+7”等铺路摸底?
在财政部查账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南都记者留意到,本次被查账企业覆盖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和外资药企,涵盖领域从制药(包括化药、中成药、血液制品及生物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及医疗器械等领域。
对此,华东某被查账药企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坦言,本次被财政部和国家医保局点名查账的医药企业,实际上系在各自领域和所在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即使被查账系,不能说明“企业确实存在财务造假或财务方面存在问题”。
上述观点亦得到北方某被查账药企高管的认同,其向南都记者表示,查账的目的既是“明确国家执行医改路线”,也是对接下来“4+7”带量集中采购如何进行摸底,“在此之前,‘4+7’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从企业优势变成了‘入市入场券’,而且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规模,因此医保相关部门也希望探明药物的成本构成中,哪些是合理正常支出,哪些是可以压缩的‘虚高’部分”。
南都记者从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提出,2014年财政部也针对医药行业开展过类似的会计监督检查,但是此次参与机构多了国家医保局,增加了对行业收入、成本、费用构成进行摸底的可能性,相关调研信息可能被未来的集中招标采购所借鉴。
另外,南都记者还留意到,在今年8月15日上海召开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接下来预计10月“开标”的第二轮“4+7”采购中将采取“适度竞价,多家中选”,若中标厂家多则有可能进行采购量分档。
不过,即使业界认为查账“不代表有违规”,南都记者还发现,在虚开增值税发票冲抵费用方面,有企业曾被牵连其中。近期,武汉地方税务部门的一次检查中发现,武汉天欣达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欣达”)等11家公司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包括上述被查账的豪森药业等95家医药企业被牵涉其中,而豪森药业方面亦对此事回应,表示被虚开的增值税发票“未流入公司”。
对于查账相关结果,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 贝贝 实习生 李纪欣
(南都记者马建忠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