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ICON和长安UNI-T的出现让观众直呼“概念车直接量产”,盛赞自主品牌设计要起飞,甚至还有海外网站将UNI-T 评为“中国最好看的跨界SUV之一”。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人在它们身上感受到了满满的路虎味跟马自达味……这又是为什么?
耳濡目染的汽车广告、汽车赛事、历史经典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汽车、什么是美的汽车、什么是豪华。豪华品牌长久积淀下的设计更教育了我们这就是路虎,这就是宝马......在审美早就先入为主的情况下,除非你像特斯拉Cyber Truck般全面颠覆,否则难免落下抄袭或借鉴的话柄。
抄袭的有人骂,但有人买,创新的东西有人捧有人黑,但少有人买账,不如抄一点创新一点。吉利ICON和长安UNI-T是这样吗?
ICON突破,UNI-T新潮
除了黑化车标,在吉利ICON的身上你几乎找不到现有吉利车型的影子,即使是我们熟悉的“水波涟漪”元素也被换成了“宇宙回响”。换句话说,ICON大胆的采用了颠覆性设计。
新车整体完全延续了CONCEPT ICON的风格以极简主义为主,方正的造型和大量矩形元素也容易凸显出力量感和车身结构,虽做不到过目难忘,但也算印象深刻的那一类。
长安UNI-T采取了与品牌关联度较大的设计。虽然是一款轿跑SUV,但它却没有采用当年SUV概念车御岳的理念,而是将极流概念车,也就是目前我们熟悉的长安元素继续发扬光大。
同样的大嘴格栅,只不过这次更为夸张的用上了“无边界设计”,传统的格栅边界被弱化,没有明显的边缘。而隐藏式大灯与夸张的点阵排列则让其达到了“大到没边”的视觉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
除整体观感不同之外,两车也将时下流行元素活学活用,甚至用出了自己的风格。
分体式大灯
随Jeep自由光而来的分体式大灯相信大家都记忆深刻,如今Jeep改了回去,但越来越多的新车,像是海马8S、新奇骏、领克全系、宝骏RS-5,以及今天的主角都用上了却用上了这种设计。
不同的是,ICON的三体晶格前大灯采用双远光灯的设计,下方整体造型沿用了时间符号的概念,也是数学中的无限符号造型。上方日间行车灯则被压缩到了极致,与中央黑色饰条连为一体(变成理想ONE那样的一体式或许更符合气质)。
而UNI-T为了凸显“大到没边”的前格栅,巧妙的将大灯隐藏在了边界之外。
悬浮车顶、双色车身、隐藏式门把手
两款车型不约而同采用了悬浮车顶、双色车身、隐藏式门把手。但由于定位不同,UNI-T用上了向下倾斜的车尾以及上扬高腰线的设计,尽可能的将后排车窗收窄,营造出一种轿跑车的姿态,像极了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
整体设计和C-HR有异域同工之处,后车门把手同样采用了隐藏式设计,劣势在于后排进出不便且视野较小。
ICON侧面看似简单的多,腰线没有呈前低后高的状态,也没有采用从前翼子板开始在尾灯前消失的设计,C柱为主看似上扬,实则是打破了传统印象。平直的线条更容易发挥悬浮式车顶在延展性上的优势,整体视觉效果更显“修长”。
ICON可进可退,UNI-T担子很重
同样是流行元素的差异化设计,同样是打破“同质化严重,而差异化鲜有”现象的典型,同样是违反大多消费者集中体现的中庸特质的设计。因此,吉利ICON和长安UNI-T势必将被钉上小众的标签,但实际上二者的使命却不尽相同。
我们不必纠结UNI-T与“Unity”(团结一致)、“Universal”(万能的)或者“Unique”(独特的)的关系,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是长安旗下一个全新的家族,长安称之为“引力”。
作为引力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它还是自主品牌首款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型,被寄予厚望的它自然而然的要承载起品牌向上的责任,以及打造高端产品的愿景。
吉利高端有诞生于CMA平台的领克,诞生于BMA架构的ICON更像是缤越后的又一次向上。但从吉利将其外饰设计交由90后女设计师不难看出,“年轻”一词才是它们不遗余力想要放大的字眼,也许正是这种年轻化的尝试才是ICON如此大胆设计的原因。
站在市场的角度,这是顺应以90后为代表主力消费人群的结果。但反过来看,年轻人是否真的喜欢车这首“年轻的旋律”,还有待市场检验。
壹哥总结:两款车型在设计上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设计水准,摆脱了曾经的黑历史。其中,吉利ICON的精髓在于理念的突破,在于极简主义工业内饰风格的营造,这是目前吉利车型所擅长的,长安UNI-T深得我心的则是前脸和整体姿态。未来,随着长安UNI-T的上市,或者或许两款车型还会有价格重叠,到时你会pick谁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