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的高考故事
1990年。内蒙古。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我的青春,绕过了高考。
我是70后。我的初中三年,一直保持着班里男生前三名,全班前十名的成绩。那时一个班50多名孩子,前十名都是老师眼中的娇子,上大学的苗子。
带着这种傲娇,我如愿考进了一所市重点高中。没想到,我这样一株“上大学的好苗子”,竟然夭折在高一下学期开始的“文理分科”上。向来惧怕理科的我,居然在文科的历史和数学考试上也连连遭遇滑铁卢。
难道,文与理就像饮食中的荤与素?每天只吃一样会影响健康?
总之,我眼睁睁地看着大学的校门离我渐行渐远。借着一个工作机会,我在高二就草草缀学,走入了社会。
后来我半工半读,考上了电大。结婚后和爱人去海外留学,圆了大学梦时,已是为人父母。
没能在青葱岁月中,在中国的校园里用自己的语言去体会学习和友谊,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下篇:女儿的高考故事
2020年。加拿大。
女儿今年12年级,6月份就要高中毕业了。现在已经陆续收到了来自加拿大5所一流大学的录取信。
我们全家自然是非常开心,但是远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因为一切都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逐步明朗,早有预料的过程。没有千军万马,没有独木桥之役。
这里的高中是从9年级开始。从入学高中的第一天,学校就辅导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兴趣选择每年的高中课程。
女儿因为最爱的爷爷几年前被肠癌夺走了生命,发誓要成为一名医生“为爷爷报仇”。所以她选择了我“最难忘(全忘光)”的生物和数理化。
再一次,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女儿4年的高中学习,我没帮她辅导过一次作业。因为我是真的不懂,装都装不出一星半点儿。
我唯一强调的就是女儿的成绩。每天碎碎念日常作业和考试对将来申请大学是如何如何重要。女儿倒是听话,耐住了我的啰嗦,年年成绩都是90分以上。
我知道学校从来不公布成绩排名次,但总爱八卦地问她是不是班里的前十名?她一次次地反问我:前十名很重要么?
女儿不知道,“前十名”,一直都是爸爸三观的一部分。
大结局 –
我的人生,没见过高考。但是高考,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生命。
高考于我,不是一场考试,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用实力为自己正名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应该仅仅出现在18岁那年初夏的一场考试中。而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我的高考故事讲完了。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是幸运的。我绕过了高考,但是留住了高考精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4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