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眼病,外观眼部一般无明显异常,只是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故患眼对远距离的物体,辨认发生困难,即近看清楚,远视模糊,中医眼科称能近怯远症,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与灯光照明,坐姿、过度用眼和用眼卫生习惯不良有关。
病因病机
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若久视伤血,目失所养,发为本病。此外,先天赋不足也是本病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近视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轻度近视者,视力一般在0.5~0.7之间,较重者可下降达0.1~0.3之间,对先天赋不足、肝肾阴虚者,常有视物昏花、失眠健忘、腰酸、舌红,脉细。
辨证施治:(-)泻法,(+)补法。
近视多系肝肾阴血不足,血不荣目,视物不清,故治疗应以调治肝肾入手。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攒竹(-),承泣(-),风池(-),合谷(-),太冲(-),肝俞(-),肾俞(+)(双)。
穴方简释:攒竹、承泣,是治眼疾的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之会穴,配合谷、太冲,调气和血养目。肝俞、肾俞,有调补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
评述
近视眼都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虽然近视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外因往往是一个直接的因素,根据针灸实践及文献介绍,针灸治疗近视的近期效果较满意,但远期效果尚不理想。所以应把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坚持眼保健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3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