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元/小时到2元/小时,最近,共享充电宝被传价格上涨至5元/小时。对此,街电和来电均对媒体表示,价格根据区域、流量、商家因素制定,由相关运营人员自行设定。
从“自行设定”这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词不难看出,扩大盈利面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而言,极为迫切。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的最后一笔融资停留在2018年12月31日,是高瓴资本、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等投资怪兽充电3000万美元。2019年以来,该领域还未有新的投资事件。
2017年,资本疯狂涌入共享充电宝,各个玩家拿着资本充分肉搏。芝麻信用方面透露,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0个玩家接入信用免押服务。
这个曾经创下“10天行业融资金额近3亿,40天涌入12亿”的赛道,如今开始被资本“冷落”,玩家一边要自我造血活下去,另一边要和竞争对手刀刃相见。
疯狂“点位战”,导致“绿肥红瘦”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而言,抢占核心优质点位如同攻城略地,不惜人力、财力成本去尽可能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不少企业的早期策略。
优质点位商户甚至会召开小型“招标会”,把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召集起来“报价”,价高者则得到相应点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行业里最高的点位入场费已经到达8位数,按照1元/小时计算,至少累计共享1000万个小时,才仅仅能够收回入场的成本。
此外,共享充电宝企业还需承担与点位商户的利润分成、设备成本、运维成本。
目前街电、小电、来电及怪兽充电等4家主要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均是免费为点位商户安装机柜,且不用交任何押金。
且用户通过租借产生的费用,还要进一步与点位商户分成。据红星新闻报道,其中,小电、来电及怪兽充电的点位商户获得的分成均在五成以上。
如果门店商户的流量好,来电可以让利至四六分或三七分。比如在成都市郫都区,某点位商户光分成收入一个月的营收超过万元。
“点位战”的结果就是点位商户肥了,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要么吞并对手,要么被对手吞下
尽管点位大战在透支着各家战斗力,但却是突围的必经之路。目前的共享充电宝江湖并没有绝对的老大,身位未被拉开。
2019年7月,Trustdata发布《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根据简报,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亿人次左右,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占据共享充电行业前4,分别占据28.6%、27%、25.1%、15.6%的市场份额。
2019年,让第一梯队玩家倍感紧张,再不扩大盈利面、领跑行业,则面临被吞并的命运。从目前第一梯队的玩家来看,任意两者的联盟都将影响共享充电宝的行业格局。
一位共享充电宝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几家头部玩家确实有过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判的时候,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但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作为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开山之作,来电目前虽然以15.6%排名位于第四,但也并非是妥协的角色。据了解。其创始人袁炳松甚至在融资断档的形势下,卖出自己唯一的住房来为来电“续命”。
共享充电宝这个曾经有钱、有热度的领域,如今终于撕掉“伪需求”标签,但资本退场,如何扩大盈利能力为自己买单成为一个崭新的命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