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向来讲究"棒棍底下出孝子",想要孩子成材就得狠下心来教育。但大家忘了,古往今来真正成"材"的却是屈指可数。每个孩子的天性不一样,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曾经有部电视剧叫做《虎妈猫爸》,由赵薇和佟大为联袂饰演。他们在剧中是对幸福的小夫妻,还有个乖巧的孩子。
可由于两个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给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少分歧。赵薇饰演的妈妈对孩子十分严厉,过分紧张成绩。
她想要女儿以后成为社会栋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小小年纪的女儿不仅要会唱歌还得学习英语,以及游泳等等。
别人家孩子拥有的技能,他们家孩子也得会。由于太过严苛,猫爸看不下去。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女儿如同掌上宝,生下来就是要宠的!
虎妈奉行的教育准则有点偏传统思想,女儿犯错要骂,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其实她不是不爱,而是太爱。因为特别在乎,于是不自觉得反其道行之了。
有个词叫做矫枉过正,正适合用在这部剧中的孩子身上。
众所周知养育一个孩子十分不易,从婴孩到青春期,再到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那是得操一辈子心。孩子就和海滩的沙子一样,你抓得越紧,沙子就流得越快。
你适当的放手,反而能让她茁壮成长。因为孩子也需要自由,哪怕在家长时刻的监控之下。给他们随性玩耍的时间,别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划。
就像有许多家长会给孩子的一天制作行程,几点醒来,几点早饭,几点作业,几点去上兴趣班等等。
这所有行程看下来,压根没有随性玩耍的时间。如果能适当放手,给予孩子多点自由时间,反而对他们的健康更有益。除了学会"纵容",还得学会夸奖。去年专门有个夸夸群上了热搜,是清华大学举行的辩论赛。夸夸群对战骂骂群,这个话题引爆了论坛。
没人不喜欢被夸,没人不喜欢得到肯定。曾有专家指出,在温馨有爱的家庭中养育出来的孩子,他的幸福指数比一般孩子高。有次去朋友家玩,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七岁,小儿子两岁。
朋友的性格十分柔和,从不打骂孩子。她说在怀孕的时候也担心自己教不好宝宝,怕无意识的溺爱导致孩子长歪。
后来生完孩子,在没有婆婆帮忙下,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育儿方法。孩子做错事情,她会罚。但那并不是非打即骂,而是利用他们喜欢的东西去惩罚。
这种惩罚要比打一顿屁股来得凑效,毕竟只要再做错一次,孩子们就会失去自己最心爱的玩具。
朋友奉行有奖有罚的形式,她的鼓励与赞美要比惩罚多。某次,她外出摔了一跤,伤筋动骨一百天,躺在床上修养了一段时间。
因为脚伤不能行走,虚弱地躺在那儿,孩子竟出奇的懂事孝顺。每天都陪在她身边,给她拿水拿药忙得不亦乐乎。
七岁的姐姐不再要大人帮忙穿衣,还会主动帮弟弟穿衣创裤。他们懂事的让朋友心疼,逮着机会就使劲儿夸,偶尔夸的孩子都不好意思了。
当你不再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时,转而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可以发现新世界哦。有技巧的夸赞孩子,孩子们回馈给你的会是大大惊喜。如何是有技巧?首先得有创意的赞美啊。比如说孩子表现优异时,你不能只是说"好,很好。"
你的夸奖要具体,要让对方感受到诚心。你得指出细节,作业做的好,穿衣穿的好,对待长辈礼貌又孝顺等等。你指出细节,指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才加深可信度,孩子的成就感。
当然,赞美也要注意分寸。有的家长总是用金钱来交换孩子的优点,一次两次后,孩子们便会将重点放在报酬上了。
父母得让孩子知道,他们之所以获得夸奖是因为他们做了良好的行为,而不是一时兴起的懂事。
有技巧的夸赞会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天分。"莫扎特效应",大伙不知是否晓得。
许多孩子在儿童时期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艺术兴趣,像是画画,音乐,舞蹈之类。当他们随音乐起舞,拿起画纸涂鸦时,其实都是孩子们在抒发内心情感。
而此时,父母们应该给予捧场,鼓励他们更加积极表现自己。
其实孩子的潜力全靠父母去挖掘,只要大人们用心,用脑,哪个小孩教育不好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