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贺岁档电影《囧妈》,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
在电影里,主人公的妈妈一直管着主人公,时刻提醒孩子要干什么,对于婚姻里的事情提醒很多次。主人公听到这些之后,反驳自己的母亲,叫母亲不要管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想成为母亲心里的那个想象的孩子。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时常会提醒自己的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些适度的提醒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父母的关爱。
最怕的就是提醒过度,不仅仅使得孩子心烦,与父母搞得不愉快,还有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
那过度提醒的危害有哪些呢?
1. 孩子缺乏主见,缺乏自信。
家长的过度提醒,使得孩子养成心理依赖性。形成一个习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的提醒,阻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孩子上学提醒孩子别忘了带这个文具,别忘了带这个水杯等,形成习惯,孩子每天都需要这样的提醒,才能很好地去上学,如果有天父母出差,没有提醒的人,可能孩子就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带哪样东西,使得上学的时候发生糟糕的状况。
父母帮助孩子做了选择,孩子不用承受选择的压力,也不会有选择产生的那种过程,无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进而孩子没有自信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
毕竟父母没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做出符合自己人生的抉择。
2.孩子产生叛逆
孩子天性喜欢自由,活泼好动,家长的提醒本来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个束缚自己的东西,正常的提醒也会引起孩子的不适,何况是过度的提醒。
比如孩子本来觉得自己的头发还可以,计划着周末去剪头发,父母提醒孩子头发长了,赶紧去剪头发,孩子回复说知道了,这周末就去,家长接着又反复提醒孩子赶紧去剪头发。
这个时候,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意见,自己明明已经回复了,还要提醒一遍,孩子内心就会反感,然后偏要和父母对着干。
其实孩子只是想证明我已经长大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
所以过度提醒,会让孩子格外反感,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后期只会越说越不听,越不听越说,行成恶性循环,影响到亲子关系。
3.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家长无意中的过度提醒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得孩子的心理产生疾病。
比如提醒孩子不要早恋,好好学习等,正常的提醒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的,但是过度的提醒,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压力,压在孩子的心里。孩子长期在这个压力下,肯定会容易产生疾病。
在压力下,不管是思想情绪还是身心健康,都会形成恶性循环。提醒孩子好好学习,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学习成绩出现滑坡或者原地不动,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巨大的波动,一次两次的压力还可以承受,但是长期的压力,孩子必然会被压力压垮。
可能产生抑郁症,然后因为一次成绩的下滑,孩子可能想不开,从而走向极端,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父母的过度提醒会强化孩子心理负担,还会导致对孩子事与愿违的危害。
虽然广大的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事物给孩子,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做父母的要做的不是当孩子的拐杖,而是帮助孩子逐渐成长成熟,无论经历挫折还是失败,我们都不应该代替或剥夺孩子的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