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许可馨喊话,那些一心盼着孩子考名校、出国留学的家长该醒醒了

许可馨喊话,那些一心盼着孩子考名校、出国留学的家长该醒醒了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人早在《孝经》中已经说明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德育,而德育的根是孝。而美国实用教育先驱杜威教授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后,世界教育的格局转为了重适用、轻德育的“社会性”为主教育模式。重才轻德的形势下培养出来蔚为壮观的天之骄子,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家道家风的传承补上了德育的部分,而少数如“许可馨”这样的高材生则给了不少家长及“教育家”们一记重重的耳光。

种地的都知道什么时候用氮肥,什么时候用钾肥,什么时候用复合肥,无忧如此人何以堪?在孩子的培养方面有没有考证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注重哪方面的教育内容?

有。

幼儿园时“专家”说要开发孩子的八项智能,让孩子要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理念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尝试,宁可错试3000,不能放过1中可能; 小学时要在文化课上超前学习,简单的课程不能跌出前十名,才艺表演上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免费将来到大学什么都不会,处处没自信,要通过舞台、镁光灯的历练培养一个阳光灿烂的翩翩少年; 中学时面临人生第一场淘汰赛—中考 ,考上高中就踏入了大学半步,否则几乎跟大学无缘了,所以停掉一切兴趣班,全心扑在能够加分的文化课、体能、信息、实验,为了中考夺魁,不放过任何一种希望,要把几代人的未竟事业托付给青春年少的他/她们;高中时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后艰难的三年,冲一把过去了,轻松一辈子,冲不过要一辈子为这三年的懒惰买单,所以要集整个家族的智慧和财力物力,为孩子一生的命运做最后一搏; 好不容易被理想大学录取了,还想再拼一个研究生,为人生的幸福加上一道保障,即使研究生毕业了还要去国外留学镀层金,这样就可以锁定开挂的人生,过上衣食无忧的上层生活…

把每个孩子培养的上名校、读研、读博、留学是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很显然不是的。正是在这批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中出现了远有云南大学超级弑友马J爵、 西安音乐学院冷血杀手药J鑫 ;近有浙江大学投江博士侯J京、中科大投湖博士刘C阳、武汉理工大跳楼硕士陶C园;现有“坑爹、坑妈”留学生许可馨。是人心不古,还是现在孩子太脆弱,太叛逆?还是我们的“成才”标准有漏洞?

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而许可馨有可能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思考这一命题的引爆点,对于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许可馨同学的不同声音中可以知道她也有单纯的一面,甚至事情发展到一个程度还认为自己的清白无辜的,是大家在找事。夏虫不可语冰,对于许可馨来说,她们有过生活艰辛的人生体验,就如晋惠帝听说饿殍满地时纳闷人为什不吃肉粥一样,她是无辜的,是她的父母从小以“爱”的名义把她养成了巨婴而已,她不懂人情世故,在尔虞我诈的权利中心还心直口快、口无遮拦,不知明哲保身更不懂布施积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输入原因。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网上披露的她父母职业来看,能给她的童年高质量的陪伴也是有限的,这才是孩子成为今天的根源!

古人云: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但多少家庭在教育 的理念上能“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能在孩子人生规划上遵循“诚正格致、修齐治平”的递进顺序?《展望21世纪》的作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大历史学家、英国人汤恩比博士,他在与日本思想家、世界和平活动家、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有着惊人的共识,就是: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只有所有的家庭能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伴随孩子成人的历程,重心转移到家庭的德育上才能够让目前的教育焦点问题釜底抽薪,而非扬汤止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26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