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中下旬,红四方面军撤离川康边的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开始向西康省北部的道孚、炉霍、甘孜进军。
在通往道孚的路上,横亘着一座"万年积雪"的党岭山。这是红军长征所遇到的最大、最高的一座雪山。它位于大雪山脉中段,是折多山的主峰,海拔五千多米,顶天矗立,直插云间,藏族人把它奉为"神山"。山上积雪终年,空气稀薄,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翻越党岭山,必须赶在中午12点钟以前。下午山顶会起风暴,发生雪崩,人员根本无法生存。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这是一道鬼门关,根本无法翻越。
红军指战员们没有被"神山"所吓倒,勇敢地踏上了征服"神山"的征程。方面军总指挥部命令部队充分做好征服大雪山的准备工作,规定每人带足三天以上的干粮;备有两双草鞋和一副铁脚码子;尽量筹集御寒取暖的衣被,毛皮、辣椒、生姜、青稞酒、干柴;每个班、排配有刨冰攀崖用的铁锹、绳索等。同时,各级政治机关大力进行思想动员,号召指战员们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万众一心,战胜雪山。
为了赶在中午前通过党岭山,总指挥部规定各部下午开始登山,在半山腰过夜,以便第二天早晨冲顶。指战员们身着单衣、脚踏草鞋,顶着凛冽的寒风向陡峭的冰峰挺进了。越往上,路越陡越滑,空气越稀薄,越觉得喘不过气,头昏脑涨,四肢无力。晚上在山腰露营时,气温骤降,狂风雪浪阵阵袭来,指战员们相互依偎着,衣服冻成了冰筒,眉毛、胡子结满冰霜,一些战士被冻僵在雪堆里,再也没有醒来。
登顶的过程更为艰难。时任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后成开国中将的吴先恩,在20多年的1959年写下回忆录《党岭山上》,文中这样写道:
雪还在成团地落着,篝火只剩下几颗火星在闪烁。度过了漫长的黑夜,掩埋了同志的尸体,我们又踏上了征途。……走到昨天前卫营宿营的山崖下,发现有许多冻僵了的战友的遗体,被埋在雪里。我们发现了露在雪外的一只胳膊,他的拳头紧握着。
跑上去掰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白洋,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我取过党证和白洋,默默地低下了头:"志海同志,你的党证和最后一次党费,一定替你转交给党。安息吧,同志!"
张政委站在悬崖峭壁的边缘上,检查由面前走过的每一副担架。……队伍不停地前进,张政委依旧顶着寒风站在高地上。他一边咳嗽,一边喊话,每吐一个字都要用尽全身气力,"同志们!努力!前进,前……进……"忽然他的沙哑的声音中断了,身子一歪倒在雪地上,警卫员吃惊地叫着:"政委,政委,醒一醒!"张政委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人们,又看看行进的队伍,吃力地站了起来,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走吧!我……我不行了!同志们!……全国人民在盼望我们……"他转身把脸紧紧贴在警卫员的脸上,而后又扑在我的身上,紧紧地和我握了一下手,无力地倒了下去。
……
我们扒开积雪,含着泪掩埋了张政委,把他留下的那只怀表上紧了发条,迎着北风,踏着战友们没走完的路,继续向山上走去。
五十岁的朱德总司令把总指挥部为他备好的坐骑、担架全部让给了伤病员,迈着稳健的步伐,同战士们一起步行登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拄着木棍,和先头部队一起登上了山顶。他下令把一面红旗插在峰顶,让鲜艳夺目的红旗在风雪中猎猎飘扬,为后续部队指引前进的目标。
就这样,红军广大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最终胜利地征服了"神山"党岭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