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经历总是非常模糊的,有很多事情长大之后都渐渐遗忘了。可是,对于那些小时候吃过宝塔糖的人来说,这种经历却成了每个人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记忆。宝塔糖那独特的甜味,吃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甚至偶尔回想起来,还会产生些许怀念。当然,吃完宝塔糖以后的经历,恐怕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再想起。
宝塔糖虽然名字里有个“糖”字,其实它并不是糖果,而是一种驱虫药。对于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宝塔糖可能是很多人童年时吃到的第一种糖果了。因为那时候的物资比较匮乏,糖果更是一种近乎奢侈的东西。所以,当时的很多小朋友,都是把宝塔糖当成糖果来吃的。
对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来说,可能只有很少的人听说过“宝塔糖”这种东西。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宝塔糖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这种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后来为何销声匿迹了?宝塔糖的消失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前面说到,宝塔糖它其实不是糖,实际上是一种驱虫药。为了让小朋友能够愉快地吃药,所以在生产宝塔糖的时候添加了一些食糖,外形也用裱花嘴做成了宝塔的形状,因此才被人们称为“宝塔糖”。吃宝塔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驱除身体里的蛔虫。
蛔蒿是制作宝塔糖的主要原料,这种植物原产于苏联的中亚南部地区。以前我国制作宝塔糖需要的蛔蒿原料,只能依赖从苏联进口,提取蛔蒿所用的机器设备也只能靠苏联提供。因为蛔蒿的种子十分珍贵,所以在1952年从苏联引进蛔蒿时,也只得到了20克的蛔蒿种子。
当时的专家通过对蛔蒿生长环境和气候进行研究,选取了四个最符合蛔蒿生长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种。当年秋天,这20克蛔蒿种子被分成4份,分别种植在大同、西安、呼和浩特和潍坊等地的国营农场里。经过一个冬天的耐心等待,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只有潍坊农场里种植的蛔蒿顺利发芽。因此,潍坊也就成为了蛔蒿的主要种植基地。
因为蛔蒿在药用方面的重要价值,潍坊农场开始大规模种植蛔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潍坊种植的蛔蒿不但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甚至还能少量出口。当时蛔蒿的提炼完全依赖于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可是在几年之后,随着苏联撤走大批专家和设备,提炼蛔蒿成了一个大难题。这个教训让当时的人们意识到,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外国身上。我们不但要能够自己种植蛔蒿,还必须能够自主生产提炼蛔蒿的设备。
因为当时国内紧急研制的设备在提炼蛔蒿时的效率不高,很多药厂都开始大量减少蛔蒿的收购。这样一来,许多辛苦种植的蛔蒿只能烂在地里。再加上当时的一些自然因素,潍坊地区的蛔蒿种植规模大幅度缩减,由最高时的8000多亩锐减到500亩。后来在1964年,潍坊地区又接连遭遇40多天的阴雨天气,导致当年种植的蛔蒿绝产,未能收获一颗种子。
还好当时有一位农场的老同志有先见之明,他看到蛔蒿连续几年产量太低,于是提前将3瓶蛔蒿种子储藏在一口深井里。等到1964年,人们从深井里将这3瓶种子挖出来时,惊喜地发现其中竟然有2瓶蛔蒿种子还是活的。从此之后,潍坊地区再一次开始大面积种植蛔蒿,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8万亩。
但是,这一次蛔蒿种植的规模似乎又太大了,远远超过当时市场的需求程度,导致大量的蛔蒿库存积压。因为大量蛔蒿卖不出去,再加上国家在1982年引进了一种新的驱虫药,因此终止了蛔蒿的种植和生产。而且,因为当时没有刻意保存蛔蒿种子,最终导致了这种植物的灭绝。甜甜的宝塔糖,从此也只能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虽然说蛔蒿的灭绝令人十分惋惜,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而且,对于已经长大的人们来说,吃宝塔糖虽然是童年时的一个美好回忆,但是吃完之后的痛苦经历却令人不忍回忆。各位网友,你们小时候吃过宝塔糖吗?不妨在评论区说一说吃完之后的感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