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记忆里绵长,虽历久仍弥新的,一定与你共过一段不同寻常的过往。
譬如,岁月深处那一首首老歌。
在骤然阴凉的一个夏日午后,是周末,沏一杯茶、捧一本书,没来由地就想起那些老歌,和歌声回荡的旧时光。
那一年,也是夏天,你站在县城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宾馆旁,头顶是大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不遗余力。
你拼命往单薄的树荫里躲,周围是和你一样青春年华,一样朝气蓬勃的同学,你们即将迎接一场考试,一场影响半生的考试。
哪里飘来的歌声,是陈思思的《情哥去南方》。听谁说的,北有于文华,南有陈思思,天天听着大街小巷循环往复的《纤夫的爱》,你却还是一下就记住了陈思思,和她的歌。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远离开始。
只是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过了。这首歌在那年的夏天惊鸿一瞥,和当时的心情一起,深深留存在记忆里。
那一年的夏天好长好长,长长的等待,长长的期盼。那个夏天应该有好多好多的歌声陪伴着吧,只是,怎么就记不得了?
95年春晚的时候,白雪,高林生,谢东,老狼,还有谁,都上了,主持人介绍说,他们是94新生代。轮到谢东上台,唱着你喜欢的《笑脸》,隐隐地有些紧张,害得你也偷偷为他捏了把冷汗。
常常的想,现在的你就在我身边露出笑脸。
那时,你已经开始了离家几百里去上学的时光。那两年的校园生活里,有《同桌的你》,也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有偶尔的《一封家书》,也有《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似乎还有很多,《我的未来不是梦》也在那时学会唱的吧。
校园里不止是上课下课,不止是跑步游玩,云淡风轻的天空下,你记住了芳草香,也记住了老狼。只是,怎么没有在意他背后才华横溢的高晓松,你也根本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的《奇葩说》。
你知道了小芳是个小村里的姑娘,却不知道那个村里不是你走出的村子,你更不知晓那首歌里指向的是上一辈人难以回首的青涩岁月,和无可奈何的爱情。
班里那个唱歌很好听的女生唱了张雨生的歌,真好听,你也跟着学。没日没夜,随口就来的日子里,你一定没有预见他之后的张惠妹吧,从他为其量身定作的《姐妹》开始,大热至今,你也一定没有料到三两年后的车祸,从此曲曲天籁成绝响。
阿妹说,我是张雨生的大弟子。
很多年后,你看了姜昕的《长发飞扬的日子》,你从来欠缺摇滚的基因,却热衷于那些故事,还有故事里起起伏伏的心情,你看到了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你看到了一件件陈年的极为隐秘的往事。
你好奇心起,在网上看了94年香港红磡摇滚乐势力演唱会,看一群才华冠绝的年轻人在香港意气风发。他们的名字有:窦唯,何勇,张楚,唐朝乐队。还有刘效松,邓讴歌,等等。
那一年,王菲是叫本名,还是王静雯?每次谈到她,人们总容易谈起那些陈年里纠缠的爱情,那些认真的、倔强的、放低了姿态的俗常爱情。
还有窦唯,姜昕,高原,都是最好的年华吧,一场场爱情把他们连在一起,固定在一段时光里。再深的感情,到底都抵不过时间,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走着走着就淡了。
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事啊,虽然,发生在当年,却是隔了如霭的岁月去看,一面亲切着,一面疏离着。都是别人的事。姜昕唱《花开不败》,想着那个自由的热爱摇滚的姑娘,让自己的大半生,开成一朵不败的摇滚之花。
姜昕丈夫鼓三说:你可以不煮饭、不洗衣服、不打扫、不生孩子,但是你必须做你自己。
转眼97年就要到了。那么多的关于回归的歌,一首接一首,《东方之珠》,《公元1997年》,《中国人》,还有艾敬几年前出的《我的1997》。在歌声里,一起期盼那个神圣的时刻,1997年7月1日。
98年春晚,当那英和王菲各自一袭白裙登场时,注定了一首歌要红了,注定一段长久的友谊出现在人们面前,注定了一个属于王菲的歌唱时代来了。“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新的一年来了。
而你,也终于结束了四年的学校生活。
永不会忘,在你生日那天,宿舍姐妹在校广播里点着冯晓泉的歌,你笑了,竟然还有冰糖葫芦。你说过喜欢他的歌,其实也不过是听的最完整的一盒磁带是他的。
你在电视上看到刘德华,就会想起他的《中国人》,那是你班上的那个男生在学校晚会上唱过的,在你的记忆里,他的声音和刘德华一样。
你会记得最美的相逢如歌,你会想起《红十字方队》,那时班里装了电视,每每在看新闻联播的时间,总要集体看上一会儿。
好多,好多的记忆,伴着老歌,抖落掉多年光阴里积存的尘埃,如初遇般鲜活,让你想起,那些旧时光里,你青翠、葱茏的青春,和窗外郁郁葱葱的景象一样。
岁月有多长,歌声就飘过多远的时光,你若轻轻唱起,一定能遇到那个还没有走远的从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