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死撑,不是坚持的唯一打开方式。人生,不急,慢慢走

死撑,不是坚持的唯一打开方式。人生,不急,慢慢走


  当我们立下目标的时候,一开始都会下狠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焚膏油以继晷,好像不熬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健身了,就恨不得立刻把那支僵硬了几十年的老腿想掰哪儿就掰哪儿。

  这种激情还没维持多久,很快就把自己打回原形。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的人一般都跑不远。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吃苦,只是因为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意愿不强。

长跑最后一段路往往伴随着头痛恶心,硬撑的。

  但死撑不是坚持。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第二部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问世后,虽然让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都没有获得日本文学大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才更加重要。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在经营餐厅,甚至觉得没得奖也挺好,至少不会没完没了的接待采访和约稿,影响了生意。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还是跑步,他只是为了迎合自己,达到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就好。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让他更长久地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写作和跑步。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开始跑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昼夜地伏案工作,资深跑者的锻炼强度更难以想象。可村上春树的生活却有张有弛,十分规律。每天早起后的三四个小时集中精力写作,午休后跑步,日暮时读书、听音乐。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又谨小慎微地呵护自己的热情,既怕惰性来袭,又怕用力过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到最后。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这样的节奏坚持下去。不盲从,也不随性,不蛮干,也不懒散。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能否持之以恒,与心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是因为我们想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

  看了两本书,就期待生活有什么不同;

  勤奋两个月,就算计着什么时候能够功成名就……

  欲望太多,就看不到希望。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死撑也不是恒心的代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找准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心态更平和一些,而不是一味地逼自己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段,即使某一段坚持并没有当下立见的好结果,但正确的坚持习惯却会让我们越来越有力量,对每一次新的挑战都从容笃定。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句“尽人事,听天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88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