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萱姐
编辑/萱姐
分析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就特别怕黑,她说她每天晚上都要开着灯睡觉,只要关了灯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害怕得失眠。
了解了她小时候的经历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爸妈希望她尽早习惯一个人睡觉,从她记事起她就一直是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才导致她现在特别没安全感,性格内向而且不爱说话。
其实有很多家长都像我这位朋友的父母一样,从小就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做事。
可是很多家长都没意识到育儿也需要看时机,培养孩子独立的这套育儿理念并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在错误的时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独立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一个人做事,而是要让孩子有独立意识。
据实验表明,孩子两岁之前需要培养和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孩子需要和父母建立坚固的联系,依靠对父母的依赖产生安全感,才能保证未来独立人格的发展。
如果父母过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只会错误地培养孩子一个人做事的惯性,并不能教会孩子真正的独立,而且还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伤害:
- 心理上
过早或盲目地培养孩子一个人做事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如果父母单纯地让孩子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做家务、玩耍等等,只会给心灵还不成熟的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阴影。
本来就害怕黑暗、孤独的孩子将会更加恐惧。且年纪尚小的孩子只会想着按照父母的指示做事,他们并不明白父母让他们独立做事的意义,只是单纯对父母的要求按部就班,久而久之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即为了考虑别人的需求而忘了自己感受,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 亲子关系上
当孩子面对家长给出的苛刻要求时,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强行让孩子独立做事只会导致孩子对于父母失去依恋感,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 人际交往上
孩子过早养成一个人做事的惯性,会造成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孩子会由于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而产生排斥心理,这对孩子以后的交际会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家长有培养孩子独立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时机,不要盲目培养,否则在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过早让孩子学着独立对于孩子的心理会造成长期的伤害,且很难根治。而错误地培养孩子独立性也是不可取的。
家长在锻炼孩子独立能力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 首先,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育儿方式。
如前文所说,孩子两岁前需要和家长建立"安全依恋",这时候父母需要用陪伴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依恋关系并无害,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家长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别让"依恋"发展为"依赖",家长们需要不断给孩子灌输新技能,并培养孩子自己重复模仿这些技能的习惯,给培养独立性设置一个过渡期。
- 其次,独立并不是单纯地一个人做事,培养独立的意识远比单独做事重要得多。
很多家长只是以为孩子自己一个人做事就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不然,孩子会把这样的要求当作"命令",并不能从父母的这些要求中学会独立意识。
所以,比起要求孩子独立,教孩子独立更为重要。家长需要多和孩子沟通,说明独立的重要性。
当孩子刚刚开始学会自己做某事的时候父母先别撒手不管,可以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让孩子把自己当成"隐形人",这样孩子在真正一个人做事时就会学着情景模拟,给自己心理暗示并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在孩子每次独立完成任务时,家长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独立做事的积极面。
- 最后,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意识缺失,所以培养孩子独立性要从心理建设做起。自我意识的建设可以从早做起,家长可以给孩子科普一些关于独立的名人事例,寓言故事,让独立的闪光点在孩子心理扎根。比起强制要求孩子独立做事,让孩子主动从自己口中说出"我来吧"、"我可以"其实更为重要。
总结
独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独立性的培养也要注意时机,家长千万别拔苗助长,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适当且正确培养孩子独立,才能事半功倍。
想了解更多育儿技巧,可以关注我@萱姐育儿说,每天和您分享育儿经!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