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乾隆爷开拓昆明湖开心了,随性便做了一首诗,大赞颐和园的好风光。颐和园的美无人质疑,每年前往的游客都络绎不绝,只想看一看,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究竟有多气派。
但从游客走进了颐和园的门儿,就会发现这里模仿江南的痕迹数不清。都知道历史上乾隆爱下江南,他也确确实实把江南搬到了京城里,其中尤为抢眼的,是昆明湖里的一艘石头船,本是山寨的江南风物,为何却不伦不类,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山寨江南的细节数不清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也是清朝兴建的最后一座皇家园林,这个最后一名的名额,本来属于圆明园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居注记载雍正两百多天住在圆明园;到了乾隆,扩建完圆明园,乾隆写了篇《圆明园后记》,并劝诫子孙后代不要再修建园林,实在太过劳民伤财。
可转眼他就建起了新园林,这啪啪啪自打脸的行为,乾隆尴尬解释:本来想要治理水患,谁知道这边风景这么美,不加些亭子就可惜了。原话是“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而且乾隆补充,这建园林的钱出自皇帝的私房钱,而且自己每次从来不在园子里住,每次就玩一个上午,绝不玩物丧志。
虽然乾隆说了这么多话,但是他对江南的喜爱掩藏不住,赤裸裸展示在园林的风景山寨里。昆明湖的原型是西湖,西堤的景致模仿的是苏堤。沈德潜甚至写过这样一句诗:闲游宛似苏堤畔,欲向桥边问酒垆。而且现如今,从北宫门进到颐和园,遇到的第一个景点就叫“苏州街”:在大北方居然有一条水乡,小桥流水什么也不缺,两岸都是江南样式的店铺,只有皇帝来时,店铺才营业,而那些卖家也都是太监宫女,为了哄皇上开心而做。
一座石头船,山寨江南却不伦不类
乾隆对南方的迷恋和山寨,这些动作并不能满足。他还在昆明湖中建了一艘石头船,但如果不是特意找过去,很容易忽视,它的名字叫做清宴舫。为何在湖中建一艘石头船?舟子给人都是清扬飘逸的感觉,连庄子都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舟也叫不系舟,只是此处的不系和庄子的是两个意思,一个沉如磐石不系也不要紧,一个轻如扁舟随处遨游。仔细看这石船,镂空的船舱,就像是一个集合传统之美的瓷器,纹路却是西洋风的。旁边的男子走过,低声和朋友讲:“这是乾隆爷的清宴舫,舫这个字,就是因为颐和园这个船才有的!”
舫是否出自乾隆这并不可知,但这个舫样式建筑并不是乾隆独创,只是他另一处想念江南的明证。欧阳修有个画舫斋,苏州拙政园有香洲,岭南人唤做船厅;虽是名字不同,却也是南方风物,装饰华丽立于水中,可欣赏湖景,也可在船舱开办宴席;登于船型建筑之中,隔窗观景,逍遥如行入水上。舫型建筑的出现,更增添了园林建筑的意境之美,乾隆爱极,江南有的他的园林也要有,清宴舫就出现在了昆明湖。选做石头状,取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寓意,意即江山永固;但是讽刺的是,随后英法联军闯入,直接烧毁了此处。
现在颐和园里看到的清宴舫,并不是乾隆时期的原物,有机轮和大拱门,哪里有南方的婉约气质,更像是哪个土豪的豪华游艇,而且那门框上还有着西洋建筑的花纹。这是慈禧借着光绪的名义,重新修建的。因此这舫才不伦不类,灵感明明取自江南,造型却风格独特。
游颐和园贴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交通:乘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D口出
门票:20元(联票尚未售卖,小景点尚未开)
开放时间:7:00-17:00,分上下午两场;游园注意戴口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