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灭亡,项羽和刘邦成为了历史舞台上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历史进入了“楚汉争霸”阶段。这时的项羽虽然名义上还是楚怀王的部下,但是凭借着战神级的表现在消灭秦军主力,收编其他诸侯队伍之后,手中已经有四十万大军了,凭借着雄厚的实力,项羽的想法就不可避免的多了起来。在鸿门宴上,项羽虽然没有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对当初楚怀王承诺的“先入关者为关中王”非常不满,进而对当初自己拥立的楚怀王也非常不满了。
秦朝灭亡第二年,项羽名义上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请这个有名无权的义帝迁都彬县(现在的湖南省彬县),在迁都的路途中,项羽命令部下将义帝杀死。接下来,项羽就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和无人能及的威望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天下的霸主自居。成为霸主的项羽也学习周朝的办法分封诸王,他把诸侯、部将和秦朝降将一起总共封了18个王。
这个时候,项羽政治经验不足,格局不大的弱点又一次暴露出来了,这次分封项羽根本没有考虑各诸侯的实际情况,完全是凭自己的喜好来蛮干。比如原来的齐王田市,派遣他的大将田都率领军队协助项羽西征,在战斗中,项羽很欣赏这个大将田都。理论上,田都哪怕功劳再大,可他毕竟是齐王的部下将领,正常的情形应该是由项羽对田都加以表彰奖励,真正的封赏应该由齐王田市再来操作。可是项羽却卖弄他的权威,他在分封中直接把田都封为齐王,而把原来的齐王田市赶出齐国,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胶东王。项羽的操作还不止齐国这一个,赵国燕国的分封也都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慑于项羽的强大实力,这些利益受损的诸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了,可是不稳定的种子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已经埋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项羽完成分封之后,有人向他建议把都城定在咸阳这个当时天下的中心地区,可以统御天下,可是项羽说了一句暴发户式的话:“富贵不回乡,就好像穿着高大上的锦缎衣服大晚上在街上溜达,别人都看不见,那还有什么意义呢?”项羽就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把自己的都城定在了地处东部彭城(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这样虽然满足了项羽自己的虚荣心,显得自己衣锦还乡,不过对全国的控制力就大幅下降了。
项羽这么简单粗暴政治头脑,那被他当作重要对手的刘邦会是什么待遇呢?刘邦当然没什么好果子吃了,项羽给刘邦封为汉王,名义上汉王的封地也在关内,但是实际上却是秦王朝流放罪犯的山区,而都城南郑(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更是秦岭山脉的山窝窝里,交通非常不便。而且,项羽还特意封了章邯等三个秦朝降将在刘邦的边上,钳制刘邦,把刘邦走出大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刘邦在反秦斗争中毕竟是第一个冲进秦的核心统治区,逼降秦王的大功臣,面对这种分封待遇当然是愤愤不平。不过实力有限,实在杠不过项羽,只好压抑怒火前往封地了。
通往南郑的道路非常难走,很多地方只有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狭窄栈道可以通行。这时候张良向刘邦献计,将所过的栈道烧毁,表示不再回关中了,以麻痹项羽。刘邦欣然采纳,一时之间火光冲天,栈道几乎都被烧毁了。项羽听说了这个消息,果然警惕心大减,志得意满的也向东回自己的都城彭城享受去了。
(秦岭古栈道遗址,可见栈道就是在悬崖峭壁上钉入木材,上面铺上木板的道路,非常凶险。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邦大军进入南郑之后,这里的生活条件果然比关中地区艰苦多了,加上刘邦军中将士大多来自山东地区,对来到这偏僻的山区各种不习惯和不满意,纷纷开始逃亡。有一天,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听了非常恼怒说:“萧何和我是老朋友又是同乡,没想到连他也跑了。”可是没过多久,萧何又回来了向刘邦报告说:“我并不是跑走了,而是去帮大王追一员大将。”刘邦听了转怒为喜,就问萧何去追谁了,萧何说:“我去追韩信了。”刘邦又愤怒了:“我手下那么多跑掉的文臣武将你不去追,你怎么偏偏去追这么一个无名小卒?”萧何不慌不忙的回答说:“那些跑掉的文臣武将没什么关系,很好找到,但是韩信不一样。大王如果只想长时间在南郑当汉王,那有没有韩信无所谓,可是大王如果想出去争夺天下,那就非有韩信不可。”
韩信,淮阴人(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著名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历史上为数不多敢说带兵多多益善的军事大家之一。我们都知道兵力强大是实力的象征,可是在古时候想要带兵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带兵多多益善了。我们有时候想想假设自己带上十个人去长途旅游是不是都要忙的手忙脚乱,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难以应付的突发情况,这还是在有现代化通信工具的情况下,而在古代,想要带领大军去执行作战任务,那难度可想而知了,那可不是游戏里鼠标点点,不需要吃东西没有思想的游戏兵,而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带出去的队伍要找主将要补给,要吃喝,要等待主将下命令去夺取胜利,这没有超高水平是根本不可能说带兵多多益善的,主将水平稍微差点别说打仗了,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哗变。
韩信后来成为了军神一级的人物,可是年轻的时候却过得很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很落魄。韩信平民出身,虽然饱读兵书,但是却没有经商挣钱的能力,甚至连混口饭吃都困难,只能经常四处蹭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有个亭长觉得韩信以后会有成就,就对韩信常常接济,韩信也不自觉,一连几个月都跑去亭长家里蹭饭吃。后来亭长的妻子非常憎恶韩信,就故意很早把饭做好,韩信再去蹭饭就已经没有了。韩信也明白了亭长妻子的用意,一怒之下就再也不去了。
亭长家不去了,能蹭饭的地方又少了一个,韩信无奈只能去河边钓鱼充饥。这钓鱼就更没个准了,经常吃不上,韩信饿得面黄肌瘦。有个在河边专门以为人洗衣服为生的大娘看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午饭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非常感激,表示以后自己要是发达了一定会重重感谢。谁知这位大娘生气的说:“你一个大丈夫连自己的饭都混不到吃,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报答呢。”韩信顿时羞愧难当。
有一次韩信走在街上,一个屠户故意挡在韩信身前找事说:“韩信你长的孔武有力,还老是配着剑,看着很有气概其实就是个胆小鬼,你要是真有胆就拿剑刺我,要是没胆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看了看这个屠户,最后竟然趴下身子从他身下爬了过去。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故乡,召见了当初对他有恩怨的这三个人。韩信先给了亭长一百钱,把他赶走了,说亭长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然后给了河边大娘一千金,好好的感谢了大娘。最后召见了那个当初侮辱他的屠户,这时候屠户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生怕韩信砍了他,谁知韩信说:“这是位壮士啊,当他侮辱我时,我杀了他也不会扬名,只会自己白白赔上自己的性命罢了。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还封了屠户一个官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饭千金”和“胯下之辱”的典故。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来,韩信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立即跑去投奔项梁和项羽的部队,可是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来,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项羽掌权了,也只是封了韩信一个小官,对韩信的各种建议几乎无一采纳。韩信觉得很郁闷,就脱离了项羽的队伍,去投奔刘邦。
可是在刘邦军中,韩信依然没有脱颖而出,只是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而且不久之后还因为犯了错误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韩信大声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喊声惊动了一旁的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老朋友,听见喊声再看韩信觉得这人孔武有力,不是一般人,就放了他。一番交谈之后,夏侯婴非常欣赏韩信,就将他推荐给刘邦,可是刘邦没当回事,就让韩信做了个管粮食的小官。这次推荐虽然没有明显效果,但是为韩信打通了和刘邦集团高层交流的渠道,特别是萧何,几次和韩信交流后,对韩信大为赞赏,对韩信的才华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所以萧何在听到韩信跑走的消息之后,立刻不管不顾,马上骑马去追,好不容易劝回了韩信。这段史料经过文艺创作,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桥段。
萧何劝回韩信后,又赶紧去见刘邦,再次推荐韩信。刘邦打算看在萧何这么诚恳的面子上,就封韩信一个将军,可是萧何依然不依,请求刘邦挑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再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军的仪式封韩信为大将军。在萧何的再三力荐下,刘邦最终按萧何说的,很有仪式感的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刘邦向项羽发动反击的号角就此正式吹响。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什么击败项羽平定天下的良策。韩信反问:“请大王自己评估一下,我们的士兵的数量和士兵的英勇强悍程度,同项王比谁高谁低?”刘邦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承认自己不如。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不过项王虽然勇武过人,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赏罚不分明,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分析了项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对韩信的这番论述非常赞赏,深恨遇到韩信太晚了,从此对韩信言听计从,开始部署等待时机出击。
时机很快到来了,公元前206年11月,项羽依靠自己威权蛮干的分封矛盾终于爆发了,齐王和胶东王打成一团,项羽自以为天下霸主,当然不允许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于是挥师齐地去平息战乱。就趁着项羽无暇西顾的当口,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曹参、樊哙为先锋,走出山区出兵东进。
被项羽分封负责钳制刘邦的章邯等人知道消息后立刻把守在险要关隘,不过看看当初被刘邦烧毁的栈道,觉得汉军想要攻出来那还需要很长时间。韩信就抓住敌人这一心理,命令樊哙和另一个部将周勃大张旗鼓的修复当初刘邦烧毁的栈道,进一步麻痹敌人,自己却率领汉军精锐,翻越秦岭山脉,袭击章邯的老巢陈仓(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这个经典战例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章邯听说老窝被袭击,就赶紧急乎乎赶来救援,结果被汉军击败,章邯逃跑,被围困在废丘(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直到第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城破自尽。汉军围困章邯后,又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取得初战胜利。从此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成为刘邦可靠的大后方,在萧何的经营下保证了刘邦的大军的人力和军粮供应,让刘邦放心在前方作战。
第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还没从齐地脱身的机会,率领大军出关,收服了多路诸侯,一下子看上去实力大增,夺取天下在望。不过刘邦面对的毕竟是战神级的项羽,当他正面杠上项羽的时候,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