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
自控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的孩子,成年时期的生活状况好于那些成年后自控能力依旧原地踏步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促进人生的成功。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是为数不多的圣贤。圣人王阳明从小就是一个熊孩子,王阳明从小就比较活泼,七八岁的时候就迷上了中国象棋,可以做到废寝忘食,后偶来研究起了养生术,父母阻拦后,他还是会偷偷研究,但是过几天他又变了,开始去舞枪弄棒,自发学习兵法,苦练骑射。王阳明后来开始认真学习四书,人家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他读书却是想成为圣贤。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人,他父亲觉得他是狂妄自大,但是王阳明却从立定志向以后,处处寻师访友,学习做圣人的方法,虽然屡试屡败,但是他一直在努力。
圣人王阳明
很多家长,喜欢用严格纪律培养自控能力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生活中知人识事,也会犯一个简单而低级的错误,对别人、对外物,我们常常是听其言,信其行;对自己则常常是讲其言,不去行。致良知是核心理念。"良知":第一、明善恶;第二、辨是非",良知就是一个知是知非的心。就不能让孩子克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克服欲望产生光明的行为,孩子长大以后对光明的行为就会产生内化于心,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现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行的理念早就被抛到了一边。孩子的成长既要有"知",又要有"行",二者缺一不可。而我们都只在强调"知",而对于"行"却几乎忽略不计。只有知,没有行的教育,那是一个畸形的教育。别说是光知不行,就是全知而半行,也不是成功的教育。一个人的成功,绝对是干出来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熏陶的缺失,几人能知,几人能行呢?知行合一,这个理念的种子,从小就应该就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应该真正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意识。知识与知道是有区别的。知识只存留在大脑的记忆里,而知"道"是经过实践转化的一种能力。只知不行,是谓知识;知而行之,是谓知"道"。知而不行,天下道理千千万,都明白了,也不管用,知而行之才能出真知!这是学习的方式,也是工作、生活指导方式。
知行合一,其实是做人的本质,亦是成功的根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