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两天最吸引我注意力的除了全球疫情之外,就只有关于肖战的“227事件”了。
众所周知,肖战是在《陈情令》播出之后而火起来的,也因此剧中的两个主角(肖战和王一博)成了很多人脑补中的的CP,吸引了一大波CP粉。
事情的开端只是因为肖战的CP粉在一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以肖战和王一博为主角的小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戏剧性的设定。
比如,肖战变成了一个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发廊妹。
比如,肖战和王一博在文中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等等。
这本来只能说是CP粉圈子里,出于对偶像的喜爱而自娱自乐的产品,可是这篇文章却被肖战的唯粉(只喜欢肖战本人)看到了。
于是肖战的粉丝圈爆发“内战”了。
肖战的唯粉认为,偶像的形象不能被侮辱,于是大规模“有组织”的举报了发表该文章的平台,甚至牵连了其他平台。
AO3被墙、B站音乐剧被下架、lofter无数写手被逼删文、百度网盘和豆瓣被刷低分......
最终的结果肖战粉丝惹了众怒,这本来是肖战粉丝圈(cp粉和唯粉)的纠纷变成了社会现象。无数被波及的路人,纷纷在其代言的品牌下表示拒绝购买其代言的产品。
这个去年还炙手可热的顶级流量,在今年开年没多久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糊了!
谁是谁非,难断对错。但是可以说,从事件的起因发酵可以很明显看出粉丝的不理智行为是占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根据《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显示,现在的明星粉丝构成中,大概30%的粉丝是19岁以下的孩子,有48%左右的是20岁到29岁的年轻人。
也就是说,现阶段大部分追星的粉丝都还是孩子,而这些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又容易受情绪支配的阶段。
家里有追星的孩子应该对此深有体会,毕竟追星话题一直是家长们深受其扰的问题。
很多孩子因为追星放弃学业、放弃生活,变得疯疯癫癫。
可是即使这样,我还是想说,追星这件事情本身没错,追星行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且本质上家长困扰的也不是孩子在追星,而是孩子在追星过程中失去自我。
一、追星行为,一直存在
不要以为只有现代的我们才追星,追星这种行为从古至今从未消失。
就讲大家最为熟悉的例子吧,中国4大美男子之一潘安的美貌应该没人能质疑,甚至现在我们也常“貌比潘安”来形容一个男子长得美。
那么历史上的潘安到底有多美呢?
据《世说新语》中讲到,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都会有大批人跟随,只为一睹他的美貌。
一路追随他的人们就朝他的车上扔鲜花扔水果,这就导致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满载而归,车上满满的都是鲜花水果。
这也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由此可见潘安当时就有一大批“死忠粉”了,含蓄的古代如此,换到更为开放的现代就更不用说了。
什么是追星?
王尔德曾经说过:“即使身处脏水沟和下水道,也要仰望星空。”
而在追逐的人眼中,他所追逐的人,就是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崇拜或者倾慕他人的时候。
从小时候孩子崇拜爸爸妈妈说出“以后我要成为爸爸妈妈那样优秀的人”,到后来在“我的梦想”的作文里写下想要成为科学家的童言。
这些其实都是在追星。
追星行为,一直存在,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颗星星。
二、追星,是孩子对于美好的向往
追星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很喜欢的一位主持人,撒贝宁撒老师在《放学别走》节目给出了答案:
“追星,其实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你理想中的角色,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其实追来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我们每一个人 ,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而现实并不那么完美,你不可能做到如愿以偿。但是,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构架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你看他他就是我想要的一个样子,但最终投射到自己身上,你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他一样优秀,像他一样成功”。
同样的道理,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中说过:
个体生来就有追求优越的内驱力,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个体会力图做一个没有缺陷、完善的人。
追星其实就是孩子在力图做一个自己认为的更为完善的人,就本质上来说,追星的确很美好,可是不理智的追星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只是一种伤害而已。
三、追星很美好,但不理智的追星行为只会带来伤害
成长期的孩子把明星和偶像看成自己成长的灯塔,把明星们展现出来的美好当成自己对优秀的定义,并为之努力寻找理想中更为美好的自己。
追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是孩子对自我的一种探寻,但是不是任何打着美好名义做伤害他人的事情都能够被原谅。
也许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了,但是最近的“227事件”,大家绝对印象深刻。
“227事件”肖战被全面抵制之后,部分肖战的疯狂粉丝发博称“自杀退圈”以表达自己的委屈,随后江苏网警表示“发布虚假自杀言论博眼球,已涉嫌违法”,让这件事成为一个笑话。
可是作为一位母亲,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心里是真的很难过。
粉丝为偶像明星应援,买点代言产品或者参加音乐会见面会我也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了偶像而做出违法行为的粉丝。
明星再优秀再璀璨也是其他人,只有我们是我们自己。
那位发布虚假信息的粉丝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多少人,就算是不在乎自己,那么家人好友呢?
所以我不否认追星这件事,但我觉得不理智的追星行为只会带来伤害,而伤害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四、家长教会孩子理智追星,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途径
1、教会独立思考
都说“千人千面,万人万语”,可是在饭圈(粉丝圈)之中,作为粉丝的个体似乎已经丢弃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是这次“227”事件的开端是因为一本同人文,一个粉头带领8000多个粉丝报警举报AO3导致AO3被墙,这件事就相当于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于是把整个图书馆给烧了。
不是说有组织有纪律不好,而是即使在一个群体之中也不能忘了自己,不能忘了对错选择。
无论追的明星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该教会孩子做出自己认真思考后的行动,而不是跟着他人的情绪而走,丢失了自己的意志。
无论什么时候,家长都要教会孩子在群体中保持自我思考,做出思考后的行动,而不是脑袋一热,就冲动行事。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追星这件事,家长沟通好引导好,完全是对孩子有益无害的。塞内加曾经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在幼儿还在崇拜爸爸妈妈的时候,青少年就开始了追逐偶像明星的行为,而青春期也是孩子价值观塑造的最为关键的时候。
在孩子崇拜偶像光鲜的一面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到偶像光鲜下不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让孩子明白所谓的“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成功的背后也是有无数沉淀,他们的成功远没有他人看见的那么轻松写意。
3、开阔孩子的眼界
就像是我之前所过的,每个值得追的人都是明星。
家长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有无数值得我们追逐的“明星”,不仅仅是在舞台为我们带来娱乐的偶像明星,还有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无名之辈,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无数先驱。
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涂宇恒,他花费了整整四天的时间,用光了4支笔,用1.5万个“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画出了一幅钟南山的画像。
这是涂宇恒用自己的努力向心中的“明星”钟南山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孩子价值观的问题,如果孩子三观正确,无论是谁,孩子都会在他人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反之如果孩子价值观扭曲,那么孩子就会偏听偏信,即使证据摆在他面前也拒绝接受,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考虑他人。
孩子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家长如何在孩子追星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理性追星。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