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会有妈妈抱怨说自己是的孩子不喜欢学习?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学习,因为上网课首先要有手机和网络,有的家庭还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我们在网上也看到过几个孩子为着一个手机上课,关键是这手机还是村长的,用的也是村里的网络,这让很多家长纷纷感叹:
“人家的孩子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全都是借别人的还在好好学习,我家的孩子要是有一半这样好学习的劲头就好了”
“好像把自己的手机给他们,我要是小时候也这么喜欢学习,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我家的孩子宁愿挨打,也不想学习。”
“我15岁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了。”
很多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即便是知道,也会觉得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您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且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可以试试给孩子看着一部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
这个纪录片主要是让一些有钱人来体验穷人的生活,虽然这样的方式在孩子们看来有些残酷,但是却可以帮助孩子们深刻的理解,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时代,虽然人人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性,但是却对这种观点的可行性保持怀疑。
这部纪录片邀请的有律师、模特、商人、富豪后代等等。
在这些精英体验之前,每一个人都很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即便是落到底层,也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只是改变贫穷的命运。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当他们真正的身处底层时,才真正的感受到资源的残酷和匮乏。
其中一名精英是田北辰,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父亲是香港一代裤王,到今天已经拥有700多家分店。母亲是荣志文是香港的江南四大家族荣氏的后人。
节目里田北辰变身成为挚友25元的清洁工,每天做九个小时的厌恶性工作,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0元,住在只有15尺的小房间里。每天早上6:15都要从住的地方赶到湾仔工作,到夜里凌晨只有巴士可以回到住的地方,但是车费需要13元,田北辰感叹哪有这么多的开支。
田北辰不由得感叹:体力上很累,第二天就开始得过且过了,如果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我未必有斗志。这两天,我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有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就是想吃一顿好的。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自己明年后年的,甚至连下周都不会想,只想当下。
纪录片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周的体验让田北辰体会到:
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的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是的,从大数据来看,浙西而充实低回报工作的,基本都是低学历、低技术水平的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基本上就只能在社会底层混日子,想要翻身的机会很渺茫。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没有学问的人最后的结果,因为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没有议价的能力,只能在底层生活一辈子。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还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1、孩子没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前几天回家,嫂子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蔓蔓已经上了初中了,但是成绩却一直不好,总是在班里垫底,这让嫂子很是头疼。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太一样,现在家长们都有一个家长群,不管是有事还是学生的作业都在家长群里通知,不仅让孩子有压力,家长也是很有压力。
即便是嫂子回了家,紧张的气氛也是马上开始了,小宝还好成绩不错,就是有点墨迹,但是蔓蔓就不行了,有点棘手,原因是蔓蔓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嫂子不耐烦了就会让我盯着孩子写作业,但是一会儿就会给我说:后边有答案,让孩子写完自己对一遍。
这个时候嫂子开始关注蔓蔓写作业的速度和她的状态了,每隔十几分钟就会问一下写多少了。
每一次蔓蔓写错,嫂子就会说:你看你又错了,你已经上初中了,再不好好学习,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啊。要是蔓蔓不说话,嫂子就会一直说,如果蔓蔓表现出一脸不耐烦,嫂子就会一直问怎么了,家人劝都劝不住。
这样长期下来,只能让亲子之间无法沟通,只会让孩子学习越来越不好或者是导致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本身孩子就没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又被父母这样说,只会降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父母让孩子学习,却忘了学习的初衷
有的父母不断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不是为了让孩子有多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拿自己孩子的优秀和别人的父母一较高下。
培养孩子好好学习的习惯并不是为了和别的家长做攀比,,而是让孩子自己明白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也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一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生活所迫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这是很多父母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时候父母忘记了让孩子学习的初衷。
3、父母把坏情绪撒到孩子身上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有的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难免会有负面情绪,如果这种坏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和疏导,父母就容易把这种坏情绪带给孩子,但是在孩子看来父母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才像自己发脾气。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父母的责骂中丧失自己,甚至是抑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后导致孩子不喜欢学习。
所以父母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记得不要轻易像孩子撒气,特别是当孩子学习不懂的时候,不要指责孩子笨、脑子不灵光之类的。
我们都知道,即便是我们从学校毕业,到了社会上工作,我们仍旧需要不停地学习,学习是终身的。所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当孩子从学习中体会都快乐,孩子就会喜欢学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7418.html